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桂花飘香时
胡中华
文章字数:1055

   
  清晨,正在院中渡步,隐隐飘来一阵阵幽幽清香。举目遥看,几株鲜艳的紫荆花中间,碧绿的桂花树上也开满了淡黄色花。我陡然意识到,已是深秋季节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深感岁月不饶人,无奈沉浸在流失的记忆中。
  1972年,农村学校有了恢复常态的趋势。迫于家长、社会的要求,教师开始抓文化课教学。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刘仁峰老师调纸坊沟小学任教。其时,刘老师年近50,他曾任城关小学教导主任,整风“反右”后,因家庭是地主成分,慢慢调到乡下任教。是机遇吧,我有缘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共事。平心而论,我业务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多位老同志的帮助、熏陶。
  刘老师教学很认真,当时五个年级,两个班,我带二、三、四年级语数,全校的体育、唱歌;刘老师带三、五年级的语数,全校的美术。基本是满负荷运转。我虽然也带过几年一年级,仅就课堂教学而教学。刘老师教一年级,他从常规教育训练抓起。就连坐姿、铃声、执笔方法等行为习惯也反复训练。联想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对这种一点一滴、毫不放松的务实态度,让我从心中肃然起敬。
  那时,全国号召“学习小荆庄”,农村社员载歌载舞,学校更不能落后。排文艺节目,创作小戏、故事,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记得我创作了小戏《争夺》,刘老师对剧本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记得有一句唱词中“听君一席肝肺语”,刘老师建议改为“肺腑语”。当时自己心中还不乐意,心想,柳亚子给毛主席的诗中有“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句,仔细一想,这是固定词组,是不能生套硬搬的。刘老师严谨的为文态度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是两个人的学校,下边还有一个初小,总共也就是3个人,刘老师坚持每周两个下午的集体学习。他很认真地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的理论文章。1974年,正直“批林批孔”。他总是说自己学习不够,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许多问题不理解。对“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毒害”认识不足。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检查了认识上的“差距”。
  学校学工学农,学农有基地,学工没有项目。他让购置了斧头、锯子、刨子、锉子,从丹凤毛坪公社购回了铁匠木、冬青等硬杂木,自己教学生做凳子、椅子。既解决了办公设备的不足,也应付了学工学农的检查。
  我和刘老师在一起工作了三年,而后见面甚少。我在城关小学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时,他几次去看过我。关心地问长问短,对学校管理也说出了许多经验性的见解。几十年过去了,刘仁峰老师勤奋务实、治学严谨的精神还一直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