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改革开放四十年 商洛经济大跨越(下)
叶朝阳 陈浩秦 赵敏鸿
文章字数:4100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从“十二五”开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从无到有,成立了中国西部知识产权商洛分中心、商洛资源环境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建成省级科技研发中心49个,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共发展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1户,“专精特新”企业20户,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7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34.1%。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9亿元,是2010年1.28亿元的1.5倍,2017年R&D占GDP的比重为0.24%,“十二五”以来R&D占GDP比重年均达到0.28%。实施省部级科技专项150项,科技研发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新兴产业迅速壮大。立足我市资源禀赋,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新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条,新的增长点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比亚迪、中天佳阳、中剑公司、正太新能源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博兴电子、林强电缆、神州实业、环球科技、常兴科技、永鑫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产业,以跃迪新能源汽车、大圣王科技公司、陕西阿童木科技公司、泰科泵阀科技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6%,2011-2017年年均增长16.2%。
  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商洛市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省级循环工业园区,2016年成功创建陕西省商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列入科技部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商洛高新区为骨干,15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商南硅科技产业园、山阳金川丰幸化工产业园、镇安石材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为后劲的园区建设新格局。一是园区发展成效明显。目前,商洛高新区入园企业达到81户,世界500强2家,中国500强6家,15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153户。2017年实现工业产值663.8亿元,同比增长20.6%。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17年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建成标准化厂房20.5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达到37.6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9亿元,同比增长20.8%。各县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服务机构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平台、投融资担保公司、一站式办公窗口等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园区发展实现了有机构、有职责、有投入、有效益。
  财税金融稳步发展。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76亿元,是1978年的94.6倍,年均增长13.0%。金融信贷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5.92亿元,是1978年的1152倍,年均增长19.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0.42亿元,是1978年的295倍,年均增长15.7%。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4亿元,相当于2011年的4倍,2012-2017年年均增长30.5%,在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活力增强 现代服务快速兴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供给侧改革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也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全市上下采取多项措施和政策强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取缔“地条钢”产能9.6万吨,商品房去库存7941套,争取企业直供电14.69亿度。“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秩序整治有力有效,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项,新增市场主体14722户,民间投资增长43.8%。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试点顺利实施,11.4万农民变“股东”。创新型商洛建设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技术合同交易额1.09亿元。丝博会、“陕粤港澳合作周”和“县区客商大会”等活动成果丰硕,维维集团核桃产业深加工等重大招商项目成功落地,全市招商到位资金651.28亿元,增长26.5%。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近五年来,全市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49.6%提升到2017年的55.2%,提高了5.6个百分点。2017年非公占比超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当年新增私营企业2667户,新增个体工商户9665户,全市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10757户和70321户。
  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金丝峡成功创建为陕南首家5A级景区,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9家。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商洛特制定了《商洛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电商企业达到412家,电商交易额45亿元,增长48%,山阳、商南创建为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物流快递品牌企业18家、网店159个,快递业务收入增长96%。智能家居、汽车等现代大宗消费进入普通百姓家。
  “一体两翼”格局逐渐形成。近年来,随着国家和陕西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的出台实施,全市上下积极借智借力加快发展,“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初具规模,综合经济实力和位次大幅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一体两翼”地区生产总值387.4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48.4%,已快占据“半壁江山”,年末常住人口为129.0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55%。
  城乡建设明显加强 生态商洛优势凸显
  近年来,全市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城市供排水等设施的投入力度,城乡建设明显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城乡建设明显增强。坚持做强城市、做精县城、做特城镇、做美村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商洛各县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干线公路城区过境二级化、县镇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顺利实现。电网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9%。全市上下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之路,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已显雏形。特色小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漫川关镇、云盖寺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六县城及重点乡镇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成效显著。县城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六县城全部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山阳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12个镇进入国家重点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亮点纷呈。201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6%,比2007年24.9%提高20.7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大力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出能耗水平大幅下降。2012年-2017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3.38%、3.32%、3.08%、2.967%、4.54%和3.8%,累计下降19.1%。
  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一江清水供京津”工程,“治污碧水、降霾护蓝、农村清洁、生态修复”环保四大工程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启动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流域治理“河长制”经验在全省推广,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商洛蓝”成为网络热词和全省生态名片。森林覆盖率达到67%,较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09%,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4.35%。单位产出能耗水平大幅下降,万元GDP能耗下降到3.8%。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全面启动,6县县城全部创建升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三带一创”“双包双促”和“精准扶贫脱贫”模式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全面落实“八个一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86个,带动6.2万户群众发展特色产业,5.1万名搬迁群众住房有保障,“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和异地搬迁“三精”工作模式全省推广,创业就业、危房改造、教育、健康、生态和兜底扶贫精准有力,2017年6.6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3个村退出贫困行列,3.5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房有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全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乡住户收入调查一体化(2014年)之前,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3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3元,分别是1978年的72倍和107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1.6%和12.7%。城乡住户一体化后,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6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32元。随着就业的稳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不断增长。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8627元和758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3.78:1缩小到2017年的3.03:1。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民生政策全面落实。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住房租赁补贴,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万人次,省级创业型城市通过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各县区通过“双高双普”评估验收,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达到镇办总数的80%,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教育优质均衡、素质教育和学校安全标准化全面推进,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10年稳居全省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域内就诊率90.14%。政府购买医疗救助服务稳步开展,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50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参保率达到10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2011年的3840元提高到2017年的58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2011年的1840元提高到2017年的3470元。农村五保供养人数达到1.68万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带给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大型商洛花鼓、现代戏《六斤县长》《月亮光光》《带灯》等多部商洛地方戏经典剧目多次晋京演出。各类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紫荆树下》《孝义川》荣获省“文化优秀剧目奖”,商洛“戏曲之乡”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建设成果丰硕,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商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结过去,成绩喜人,催人奋进,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实体经济薄弱,市场主体偏少,规模企业不多,创新发展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等。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