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南京主导产业发展中学什么
陈发春 张前
文章字数:3784


  南京市着力构建主导产业地位突出、其他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2017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构建“4+4+1”的主导产业体系,提出到2020年,全市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万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80%左右,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4+4+1”主导产业体系,即打造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先进制造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四大服务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
  今年以来,南京有力推动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细胞谷”、华大基因、北大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江苏省细胞工程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台积电、塔菲尔动力电池、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AO史密斯水处理和空气净化产品等94个先进制造业和17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竣工投产。预计今年上半年,南京市主导产业完成业务收入1.7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左右,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75%以上,主导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先进制造业实现营收4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3%左右;现代服务业实现营收120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左右。
  南京在“4+4+1”主导产业体系下,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着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南京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抓工作机制。今年3月份,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成立了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市经信委主任分别担任副主任,市发改委、经信委、科委、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从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抽调1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3个工作小组,集中办公、实质运作。主要负责建立全市产业发展动态研判、工作调度、跨区域产业利益分享机制,协调推进各区(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工作。
  二是抓产业布局。明确了国家级江北新区、11个区和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区域产业定位,突出主导、错位发展。针对全市主导产业集聚不够突出、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狠抓主导产业再聚焦,制定出台了《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2018年行动方案》,以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雨花台区软件信息产业集群、南京开发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等为示范,引导主城区向“1个现代服务业+1个未来产业”方向聚焦,郊区向“1个先进制造业+1个现代服务业+1个未来产业”方向聚焦,推动各区(开发区)合理布局、差异竞争。
  三是抓政策研究。在项目招引上,制定了《关于全市跨区域产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若干政策》,解决项目招引落地、企业两地迁移及总部与基地在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分享问题。在企业培育上,对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三年内对本市经济发展贡献全部奖励企业;对进入市培育库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进入省培育库的再按省支持标准给予1:1共同支持。在企业研发上,对通过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研发费用情况,给予最高10%普惠奖励,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50万元奖励。在鼓励创新上,组织认定全市创新产品,已发布全市创新产品推广示范推荐目录两批120个产品,对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连续3年给予销售价格10%的财政补贴,并对创新产品的采购人给予实际投保年度保费80%的保险补贴。在做优做强上,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2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收购或投资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对独角兽、瞪羚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
  四是抓统筹调度。建立分层调度推进机制,市推进办专职副主任每周召开一次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市推进办主任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召集市规划、国土、环保、建设、供电等相关部门,统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研究安排一次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工作。建立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动态运行监测和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市推进办会同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督查检查,形成了市区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推的工作局面。
  五是抓企业服务。建立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先后对华为、苏宁、京东、五十五所、南钢等全市3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和梳理重点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难点问题46个,点对点跟踪、协调、解决。建立了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联席机制和“一企一策”,共梳理独角兽、瞪羚企业在融资、住房、项目、人才、土地等方面的问题和诉求82件,逐一交办落实到相关部门、区(园区),积极服务独角兽、瞪羚企业快速发展。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商洛加快提升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不断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25.3亿元,同比增长36.8%;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36个,现代农业园区达119个;服务业新增企业175家,增加值增长6.6%,占比36.6%;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2%和25.1%。但县区间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特色优势不突出、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占比不高、示范带动性不强。随着宁商协作的不断深入,利用宁商对口协作机遇,学习借鉴南京的做法和经验,推进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就必须立足我市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在产业规划、机构完善、政策制定、环境优化、科学考评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学习南京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规划。紧紧围绕全市加快“追赶超越”和打好“五大攻坚战”的工作大局,组织对全市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认准优势和特色,发现问题和短板。全面掌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力求与西安、汉中、安康等地错位发展,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找准全市主导产业门类和项目,建立体系架构,寻求推进路径,制定工作措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台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意见,重点以商洛高新区和各县区园区为载体,明确全市主导产业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各县区及商洛高新区的发展方向,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第二,学习南京聚合各方力量,建立推进机构。成立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精干人员集体办公、分工协作、实质运作,具体负责政策制定、统筹协调、推进调度、考核点评等工作。明确每月工作任务和重点,建立月报和季通报制度,及时提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第三,学习南京建立多样化激励机制,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全市“一盘棋”和各县区不同功能定位的要求,优先将新增用地指标配置到重大产业项目上,引导研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商洛高新区和各县区园区,由所在地政府适当减免房租。在主导产业项目和企业的招引、落地、研发、成长上,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对实际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成运营后一次性补助30-50万元;根据企业当年融资租赁设备实际投资额,两年内按当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融资租赁公司贴息;对当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按其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的10%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产业化认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创建为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产业技术实验室,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企业或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等,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学习南京抓好企业服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当好五星级“店小二”,全面了解企业诉求,建立一对一跟踪、包抓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组织开展主导产业银企对接专场活动,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组织全市主导产业峰会、论坛、招商推介、项目签约等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主导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借助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外脑”智慧,成立全市主导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的参谋指导和咨询论证作用。成立全市企业发展俱乐部,建立政府与企业对接沟通、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联席机制,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第五,学习南京强化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紧盯目标任务,围绕具体产业、项目、指标,把握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加强督查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分年度确定各部门和县区(商洛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按年度组织开展差异化考核,对成效明显的部门和县区(商洛高新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突出的干部,运用“三项机制”优先提拔重用,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活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