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热土
庞媛
文章字数:1601
   
  第一次走进我们包扶的商州区杨斜镇西秦村,是寒意料峭的早春。走进了人们传说中的偏远的牛槽口,见识了坐落在商州西南部这个小小的村落,距离州城直线距离并不遥远,可是山大沟深,道路极其曲折,盘山路兜兜转转,颠颠簸簸近乎两个钟头。汽车在山顶上蜿蜒行走,放眼望去,秦王山连绵起伏,蔚为壮观,朝下望去,车身一侧邻近山体,另一侧就是令人目眩的沟壑,坡陡弯急,两车相遇,错车时小心翼翼,不觉倒吸一口凉气。
  商州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包扶的杨斜镇西秦村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包括杨斜镇砚池河片区的5个村都是深度贫困村,最大的感触就是到处是山,一切都接近原生态。暮春时节,黄绿相间的山林开始变得郁郁葱葱,鸟声不绝于耳,人烟稀少,溪水是清澈的也是响亮的,人却是静默的、安详的,空气质量超级好,植被茂密,天空如一泓幽兰的水,纤尘不染,在此,更能身临其境体验我们骄傲的“商洛蓝”。
  山是石头山,路是泥土路,房子是土坯房,一切都与土有着天然的联系,土地是老一辈群众最深切的希望,在土地里耕种,在土地里收获。后生们耐不住土地的恓惶,他们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都要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更年轻的后生们与父辈又不同,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也叫城市建设者,两代人离开故土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都说牛槽山美水美女人美,可实际包村三年了,除了和蔼的中年妇女、慈祥的阿婆、年幼的孩子,没见过几个年轻的女子,只是逢暑假时,因为城里太热,偶尔回村避暑的见过几个,确实水灵灵的赛天仙。
  脱贫攻坚一盘棋,全市干群一条心:群众不脱贫、干部不撤离。上级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产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支持、生态补偿、就业创业、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多方联合,单位、镇、村、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等组成的脱贫攻坚工作队深入农户,建档立卡,包户到人,家里啥情况,有些啥困难,还有啥办法能够脱贫,包扶干部及时对接,做到心中有数。寂静的土地上多了流动的身影,在山巅、在山脊、在山腰、在山脚、在平川、在旮旯……哪里有贫困户,哪里就有忙碌的扶贫干部。驻村干部来了,投资人来了,创业青年回来了,村子不再是“九九六一”部队。
  依然是老祖先留下的土地,除了耕种粮食,还种植中药材,土地里冒出了许多大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高山菌类喜获丰收;流转了土地,群众就近到村子的厂子来打工,收入可观;修建了圈舍,牛、羊、猪、鸡、飞鼠……又是一笔收入;农林专家进村开展技术培训,果树、核桃树提高了产量;就业培训,一批批农民出门务工,不再是没有一技之长的“老憨”;娃娃上学有补助,住院就医有报销,五保、低保户国家有保障;国家出大头,群众出少量资金,偏远地方的群众移民搬迁,发展生产;施工队来到村子,帮群众危房改造,拆旧建新国家有补贴;修路、造桥、人畜饮水、农业综合治理,水、电、林、田、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开工了……包扶干部上门宣传政策,协助办理手续,急群众之所急,视群众为亲人。市县区的大领导、父母官百忙之中也挤出时间,不畏山高路远,深入村组,和群众攀谈,实地了解情况……
  人来了,车来了,各种利好政策都来了。这片被风吹拂过亿万年的曾经冰冷寂寞的土地,除过它的主人,还有更多的人牵挂,有更多的人关注,更多的人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2014年开始,有了每年10月17日的“国家扶贫日”;2018年开始,有了每年农历秋分节气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秦岭生态环境保卫战也拿出了史无前例的勇气和力度。习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国家千方百计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就要把上级的好想法、好政策送到农民家里,拉近“国”与“家”的距离,做到初心不改。本是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扶贫结缘,付出真心、真情、真爱,病倒了、累倒了,甚至有的人将热血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将生命定格在这片土地上……
  土地不再冰冷,因为它从此有个温暖的名字,叫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