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寨子河忆旧
文/图 陈西华
文章字数:3915



   
  寨子河,依商南县的地理名称,为捉马沟河的源头,因当地村民传统上将村北龙潭崖域内广阔的腹地称作寨子沟,故而得名。老一代捉马沟村民无一不对昔日寨子河丰韵峻秀的山水风光津津乐道,如今虽然历经沧桑,但若身临其境,依旧能领略它曾经雄浑峻峭、灿若锦绣的壮美景观。
  鬼斧神工龙潭崖
  沿312国道西出商南县城4公里,坐落着一个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的村庄——捉马沟村。60多年前,这里林木葱绿,民居错落,泥埂石坨,溪水淙淙,一派清幽质朴的田园风光。从村北的泥土小路蜿蜒而上,地形徒然变得狭窄,落差逐渐增大,千百万年的河水冲刷,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峻峭地形,站在半山腰俯瞰河床,形如瓶口朝里倒放的葫芦瓶。在水库坝体的东西两侧,原来矗立着两座凸出的山崖,活像一对门柱将葫芦瓶拦腰卡为两半,瓶体的上半部形如蓄水池,瓶口部位即现在的水库库顶,当地人称作龙潭崖。龙潭崖是地壳运动时,两座山脉在隆起过程中相互挤压抬起而形成的,它的东西两侧是两座相互对峙的数百米高的险峰,两峰之间的河槽形成了长约150米、形如“Z”字、落差接近30米的独特的峡谷地形,原来峡谷出水口最窄不过5米,河水的千万年冲刷,使龙潭崖峡谷内外各自形成了一个落差和气势迥异的瀑布与深潭,尤以峡谷出水口处的瀑布及其脚下的不规则的圆形深潭最为典型。过去进山的通道是在东西山腰的悬崖峭壁上踩出的两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脚下便是险峻的峡谷,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更是寨子河腹地广阔的流域内唯一的出水口。独特的天然地形和特殊的落差、广阔的流域纵深、天然良好的植被环境产生的稳定的流量,使寨子河旱而不枯,龙潭瀑布从不断歇。每年的汛期,峡谷内七沟八壑的山水汇集在一起,沿着河床滚滚而下,接近龙潭崖峡谷地段时,落差陡然增大,地势变窄,河水奔腾咆哮,到了峡口喷薄而出,而后又从险峻的悬崖上奋力一跃,带着万钧之势落入脚下的黑龙潭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有幸站在半山腰的悬岩上耳闻目睹过脚下奔腾咆哮的山洪经过峡谷地段溅起的浪花和洪水冲撞两侧岩石产生的巨大轰鸣声,那气吞山河之势曾让站在半山腰的我心惊胆颤。
  龙潭崖有着古老的传说和祭拜风俗。相传当年太上老君云游天下落脚老君山修炼期间,把他的坐骑小黑龙安放在龙潭崖下的深潭内休憩养身,这期间捉马沟河流域风调雨顺,干旱和水灾匿迹,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当地村民自古便有祭拜龙王的风俗,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村民们扎起彩龙,一起来到龙潭崖下,燃放鞭炮,宰杀牛羊,隆重祭拜黑龙王,祈祷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传说每当这天,小黑龙都会从大海带着大批的鱼儿回到黑龙潭,所以才会有鱼儿随潭水汩汩上泛的神奇景象。纵深广阔的流域,天然植被涵养着的丰富水源,鬼斧神工造就的地势落差和险峻的峡谷地形,可以说,这儿是秦岭商洛段312国道沿线唯一一处融峡、瀑、潭于一体的独特景观。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利用这一天然的有利地形,在龙潭崖外面修建了水库,于是民工们腰系绳索,手抡钎锤,数年间不断地在龙潭崖峭壁上开山凿石,最终龙潭崖峡谷两面数百米高的悬崖被炸塌,峡谷的豁口自此被炸开,巨量沙石最终将峡谷瀑布及黑龙潭等一举填平。八十年代初,黑龙潭、龙潭崖峡谷景观遗迹尚可辨认,但是此后由于寨子沟河谷纵深地带采石场泛滥,龙潭崖及峡谷纵深两面残存的山体一层接一层地被大面积炸塌,导致龙潭崖及其峡谷风光彻底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十里河谷如画廊
  从龙潭崖豁口至寨子河沟垴,七沟八壑沿河谷呈扇形纵列,绵延十几公里直至老君山东西两侧,老君山将寨子沟一分为二,东面俗称里八沟,直通曹营,西面俗称小水沟,与试马镇上苍房森林公园紧密相连,沿河而上经过12道湾8条沟,流域面积纵深广阔。60多年前,河谷一线山堵水环,交通闭塞,人迹稀少,流域内的山涧沟壑植被茂密,各种原生灌木、阔叶落叶乔木等从河谷到山顶层次分明。受土质、地形和植被影响,加之降水丰沛,流域内物种基因十分丰富,春季山花烂漫,莺舞燕飞,盛夏树荫蔽日,清爽宜人,秋季枫叶霜染,野果飘香,是飞禽走兽栖息的天堂。儿时的印象里,这里的植被还没有被彻底破坏,河水流量相对稳定,清澈透凉,12道湾湾湾有潭瀑,8条沟沟沟是画屏。逆河而上,时而浅草平铺,流水淙淙,时而怪石嶙峋,泉水叮咚,天然的河床落差,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深潭和流瀑。沿途河床静卧的雷公石、鸡公石、天然石瀑等连同狭湾石崖下的天然水潭构成了奇特的石潭景观,大小峡谷和石瀑一直散布到老君山东西两侧的深山峭壁,可惜绝大部分在后来开山炸石或修路时不是被炸毁,就是被石渣填埋。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在老君山的山脊及东西两侧的悬崖峭壁地带,尚有小片原生古树稀散分布,后来经过无休止的滥伐和破坏,导致流域内的沟壑山垴好多地方已经树疏草浅,溪水断流,早已没有了几十年前的那种浓绿婆娑、茂盛苍茫的景象,河谷石渣淤积成堆,清潭流瀑荡然无存,十里画廊遍体鳞伤。
  斧劈剑削老君山
  坐落在寨子河源头的老君山,层山叠绕,山势雄伟,万仞峭壁屹立。从村口到山顶,海拔陡升1800多米,高山仰止,让人裹足不前。从十几里外的村中抬眼望去,老君山就像是一尊高大的弥勒佛,敞开着光秃秃的胸脯,背北面南端坐在群山之巅,其背面两座延绵相连的山峰如同屏风般形成天然屏障,正面紧挨着主峰的两侧,各自矗立着一杆旗峰,犹如弥勒佛的两只手掌托着两座宝塔,当地人分别称作东蜡台和西蜡台。逆河而上至老君山脚,右拐向东进入里八沟,可直达东蜡台东侧的岩下。东蜡台最为险峻,其山势南陡北缓,面南峰壁陡立如削,百米高的峰下,是一条宽约两丈、长约数百米、陡坡超过80°的石嶆,人在嶆中即使徒手附壁也不能攀爬,势如从东蜡台台脊上悬挂的一幅石瀑,深空而险峻。东蜡台台顶状如笋尖,攀上台顶,双手紧抱树木,俯视脚下笔立的万丈深渊,人则魂飞胆丧,天旋地转,有恍如随蜡台坠落深渊的错觉,让人蹑手蹑脚不敢久留。由于自古人们习惯选择从正面登山,因而小水沟这条路现在便成了攀登老君山的唯一路径。
  正面远望,西蜡台恰如一根粗大的石柱插立在老君山的山腰,抵近仰望,犹如半空而降的怪兽狰狞可怖,而由东向西侧望,其整个山体上半身微粗、下半身微细,山势微微前倾,时刻给人一种轰然倒塌的幻觉。西蜡台台顶生长着一棵万年伞柏,后面站立着一个2米多高的酷似人形的石柱,传说是道教鼻祖离山之时留下的化身。西蜡台之险,自古无人敢登,笔者幼年曾在老君山石壁上采割野韭菜时和胆大的伙伴顺着石壁的狭缝攀爬到了西蜡台的腰脊,试图登上台顶,终因无比险峻,加之也没有徒手攀爬的藤木接力,遗憾地退了下来。西蜡台峰脚是登山的必经之地,因其凶险恐怖,因此每当游人路过此地,大都是提心吊胆不敢停留。
  东西两座蜡台均是从老君山的半山腰拔地而起,势如斧劈刀削,远看是峰,近看如柱,更加增添了老君山的崔嵬之势。村民传说当年太上老祖落脚此山修炼期间,每晚在东西两座蜡台上各自点燃一盏神灯,风清气朗的夜晚,站在十几里外的村中,只要看见蜡台上的神灯闪闪发光,此时登山许愿便无比灵验,这便是东西蜡台得名的由来。
  老君山集雄、险、峻于一身,东西蜡台险立于前胸的左右两侧,胸前的巨幅石壁徒手举步难以攀登,主峰巍巍高耸,雄立在群山之巅。站在山脚下,方知此山高,歇脚西蜡台,才知山之险。登临老君顶放眼四望,方能真正感受到千峰静卧、万峦波平,天下群山唯我独尊,尽显老君山独特的雄浑、魁伟和霸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笔者曾多次于初春或深秋晴朗的早晨,在东边的太阳冉冉升起之前登临老君山顶,极目四望,群山逶迤匍匐,远山云海蔚然,大半个商南尽收眼底,山脚下十里开外的村庄炊烟袅袅,薄雾轻飘如纱,村庄农田掩映如画,鸡鸣狗吠不绝入耳。可是,当年这种如诗如画的风光如今已很难见到了。
  寨子河的新生
  传说老君山庙观是道教鼻祖太上老祖的行宫。听父辈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道观建筑颇具规模,两排大小十数间房屋依据石幢上的地势错落而建,中央大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神龛香萦,古朴肃穆。从每年的腊月三十到农历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生日),这里日夜香火旺盛,来自河南、湖北等周边地带的信众络绎不绝,加之自古商於官道贯通村中,日常南来北往的富贾名人和达官显贵们多半也会登山许愿、净化心灵。“文革”期间,神像被砸,道观被烧。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笔者经常随同大人登山,看到满地都是残垣断壁以及被砸烂的砖瓦和神像,那时候山上的植被保留得还算完好,从山脚至山顶依然生长着密密麻麻的原生桦栎木和铁杉。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山下已无木可伐,砍伐的屠刀便开始挥向老君山,从山脚到山顶大小树木无一幸免。由于道观和生态遭到大范围的破坏,导致期间数十年香客绝迹,老君庙风光不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个别笃信道教的信徒开始在废墟上搭棚立像,供奉香火,经过近二三十年的民间自发捐款和筹建,香火一度绝迹的百年道观才慢慢有了一丝生机。
  巍峨老君山,滚腾岁月潮。进入二十一世纪,共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曙光灿然照进寨子河这片旖旎神奇的土地,近年来,商南县不遗余力地持续吹响“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财富”的号角,当地政府和人民将生态保护与民生幸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坚持贯彻“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理念,强化退耕、封山、休牧、育林还草等保护措施,使寨子河流域昔日的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一度飞鸟绝迹的秃岭又开始出现树荫婆娑、蝉鸣鸟欢的美景,古老的寨子河再次焕发出绿意盎然的生机。我们坚信,随着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政策的深入人心,苍茫翠绿必将治愈寨子河肌体的伤疤,人们必将会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这片神奇旖旎的静土,还寨子河一个环境更加清幽、人与生态更加和谐、景色更加丰润峻秀的明天,为寨子河流域的子孙后代留下永远的生存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