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道至简
——浅读鱼在洋和他的文字
文章字数:1632
  追风少年
  大狗也叫,小狗也要叫。这句话在在洋博客里几次出现过。作为执商洛文坛牛耳的他,大凡博客出来一篇文章,即使是他文章的边角料,都会被广泛阅读和转载,好评如潮。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读书的人少,能静下心读书的更少,为什么他的“下脚料”一出世,人们争先传阅,就像商洛文坛扔下一块石头涟漪不断呢?还别说文坛,甚至在一个丹江立交桥下“站岗”揽活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转载他的文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文章好不好,和作协主席身份没关系,而是靠群众的喜爱程度。为他欣喜之余,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在洋哥文章被大家争先传阅的理由。
  首先,他没有功利心,跳出文字书写文字。不知是文学素养到了一定程度,还是生活的阅历让他看透一切,不再为发表、版税、获奖去写,写作变成安妥和取悦自己的一种方式。越是淡然从容,越能写出好文章,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随性且随意,天不拘地不束,完全凭着良心写作。然,每篇长长短短的文字出来都带着原始的体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鱼氏”写法。他的文章不刻意技巧,不局限题材,有话则多说,无话三言两语画上句号。不像有些作家为了出名,刻意取悦于读者,文章写得光滑、油亮,细节制造上千方百计博取众人眼球。在洋的文章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实话实说,用最直白的语言一针见血指出所想表达的东西。读完让人有一种超脱的快感,让为俗世生活羁绊的人变得顿时清醒起来,难怪他的文章妇孺皆爱。
  他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还是一个冷静的叙述者。他的文字纯粹,纯净,传递着人间最美的温情。即使鞭笞社会的丑恶,也是借助讽刺和荒诞的手法,让哪怕是不懂文学的人也能一目了然。一个心里没有欲求的老禅师,才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一个没有功利心的作家,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发声,群众喜欢为自己发声的“自己人”。
  其次,他用大众熟知的口语增加亲切感,用笑点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增加文章厚重。初读口语表现出的语言形式,似乎有点老土,可仔细品味正是这些口语能带给文章一定的厚重感和亲切感。比如在洋写文章爱用“老先人说……”老先人表示曾祖父以及追溯到很远的族系家谱,若是用一个书面的语言,无论如何也确切不到那个人身上。再比如爱打麻将的人都知道坐庄,那是何等的威风的事,他却在文章里写道:“商洛蓝”坐庄,马上在眼前呈现出长久的蓝天白云,静谧祥和的商洛景致。再看他的一段文字吧:某个大城市大厦林立,偏偏厕所奇少,几个胡同人共用一个厕所。每天大清早,憋了一夜的男男女女排着长蛇队等待方便,一边排着男人,另一边排着女人。谁知马槽里伸出个驴嘴,女士队伍里排着个膀大腰圆的壮小伙。女士身单体弱敢怒不敢言,眼睁睁看着那小伙子一步一步靠近女厕所。另找地方吧,附近没有,且水火无情;找警察吧,人家没上班。忍无可忍却无计可施,只好静观事态发展。只见那小伙子到了女厕所门口,却扭转身,冲着胡同里声若洪钟一声大喊:“妈——队排到了,快来上吧!”
  还有一个生活场景看他是怎么冷静叙述的:干部来了倒糖水,戴眼镜来了倒茶水,茶叶是树叶或竹扫帚的叶子。八十年代农村人待客的礼数,就那么真真切切呈现出来。好像来人就坐在自己院子里,手忙脚乱的妈妈只想着怎么把来客招待好,那种亲切的感觉让人又觉得他是“自己人”。
  最后,他用冷峻的语言写出文字的温度,呈现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洋的文字没有绘声绘色的描述,有的只是严肃的内容,而且全部靠平铺直叙的语调来讲述。这种冷漠超然的语调和简短的句子,使人性变得高大,又使高大变得日常。读者的理性被激发出来。在洋说,他这辈子最大的缺点是把领导不当领导,只有领导退休了才走近领导。能为群众办好事的领导,他才从心底尊重,他文章里的领导,即使人人爱戴,也从来没有名姓,群众才是他的心头肉。他的文章冷峻得有点像鲁迅,又比鲁迅多点幽默诙谐,他的笔锋犀利得像一把剑,又从普通人关注的身边日常写起,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在字里行间闪现。
  没有深水,哪来大鱼?我知道在洋的胸怀里装着整个世间之水,游入博客的只是一尾尾闪动着灵光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