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改革,福来
吕丽霞
文章字数:1752
  福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寻找福来是父亲60岁后的心愿。
  1975年到1977年左右,父亲经常钻山去收农产品。那时候北宽坪公社的一个深山沟沟核桃滚圆、木耳肥厚,还有村民从鸡屁股里抠出来的鸡蛋。父亲每年要去好多次,每次他去北宽坪,总住在山洼洼里名叫福来的群众家破房烂墙的厦屋中。
  那时候福来三十出头,为人木讷,破衫烂裤捉襟见肘,常年和妻子在生产队上工,经常喝着能照出人影的稀糊汤,三个丫头满面菜色,整日光脚穿着草鞋,露着小腿在院子里玩,山里的野风把丫头们细嫩的皮肤吹得咧开了红红的小口子。
  父亲性格开朗,爱和人说笑,有时挎包里还会装几个山里娃见都没见过的糖果,因此很快便和这家人融在一起。偶尔到晚间,山风凄冷,福来便拿着半瓶酒进了厦屋,闷声不吭地喝上几口,便面红耳赤、口齿灵活起来。他向父亲诉苦,家里日子实在太苦了,劳力少、吃饭的人多,在生产队上工一年上到头粮食不够吃,家里没余钱,不敢给娃置衣服,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烂得不成样子……他又一声声叹息,家里没儿子,在人前抬不起头,可又怕再来一个养活不起……炕洞前熊熊的火焰映着他红欲滴血的脸,映着他满是红丝充满希冀的眼,“兄弟,你是城里人,懂得多,你说这日子啥时候能好起来?”
  日子一天天似小船在深水中划过,荡不起几丝波纹。父亲只能从捎去几斤盐,偶尔给孩子掏出几颗糖果中表达一下对他的感激之情,拉走了当地的核桃木耳和鸡蛋。
  后来,父亲不再进山,便和那里断了联系。直到五年后的一个早晨,上班流中的父亲听到一个怯怯的声音,你是不是永明?循声望去,一个脚穿草鞋的中年男子,拉着个三四岁的男孩,冷冬寒天,父子俩衣衫单薄,神情中带着乡下人特有的畏缩与不安。父亲从那熟悉的眉眼中认出他是福来,短短几分钟交谈中得知,福来生了个儿子,名字叫改革,家里土地承包到户了,日子好过些了,他这次来给妻子看病,借了几十块钱不够用。父亲急忙把兜里二十多块钱一股脑塞到他手中,福来满脸感激,极力推让,最终还是接了钱。后来几年间,父亲单位门房偶尔会冒出一点木耳、几斤核桃,那都是福来几经辗转托人捎来的。每次看到这些东西,他总会忍不住叹息一声:不知道他们一家过得怎么样了!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尤其是近十年来,物质上富足了,父母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经常出门旅游,甚至还去韩国买化妆品。可在近五六年来,每每感叹幸福生活的时候,父亲总会念叨起福来一家,操心起他们的日子。
  终于,2016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丈夫开车带着父亲去寻福来,然而却失望而归。凭着父亲的记忆,我们跑了三条沟,最终也没找到破墙烂房的院落。丈夫埋怨父亲,父亲笑着说,变化太大了,以前都是土路土坯房,现是全是水泥路,小洋楼一家挨着一家,全不认识了,咋还能找到。最终,在丈夫的建议下,我们找到村部给正在值班的村第一书记留下电话打道回府。2017年大年三十,父亲接到一个电话,刚一接通,那边传来爽朗的声音:“永明,我是北宽坪的福来。”“福来,你在哪里?家里好吗?”父亲又惊又喜,一迭声地问起来。后来,从父亲喜滋滋的叙述中得知,福来现在常年在西安,儿子改革在西安开了家公司,把老两口接去享天伦之乐,现在福来老两口出门有专车,冬天还到厦门过冬。此后,说起他们一家,父亲总是满面笑容,喃喃自语,改革这娃有出息,福来跟娃享福了。
  今年春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应邀至福来家游玩。一路蟒岭绿道宽敞平坦,路边各色鲜花开放,漂亮的民居、造型各异的雕塑让人眼花缭乱,车在路上急驰,间或闪过一片片丹参基地、金银花基地、香菇大棚。父亲连连感慨,变了,变了,变化太大了!
  车到福来家,70多岁的福来和一身休闲装的改革站在门前,笑容可掬地把我们迎到屋内。这是一栋小洋楼,屋内装修精致,现代化家具齐全,连五十多平方米的客厅都装上冬季取暖的电暖板。父亲满屋子参观一番,笑着说道:“老还担心你日子过不前去,现在这情况,叫我都羡慕死了!”
  福来红光满面,笑着给父亲介绍:“这房是第三次盖的,土坯房扒了后盖成平房,前几年改革又拆了盖成小洋房。还是娃们赶上了好时代,这些年日子越来越好。如今四个娃两个在西安买了房,两个在商州买了房,日子都过得滋润,吃了大半辈子苦,老啦老啦享上福喽!
  父亲笑着应和着,看着眼前老板模样的改革,念道:“改革——福来,改革——福来,是改革给你带来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