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三带一创”持续释放产能
全市形成大产业大带动大脱贫新格局
文章字数:898
  本报讯(记者 吉文艳)为加快发展脱贫产业,确保全市16万户49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我市不断深化“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模式,有力推动了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全市大产业、大带动、大脱贫的“三带一创”新格局正在形成,产业势能持续释放。
  “三带”主体已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要驱动力。两年来,全市新增龙头企业89户,累计达到473户;新增各类专业产业合作社1335个,累计达到5880个;新建家庭农场135个,累计达到1392个;新增各类产业大户553个,累计达到1728个。其中,有32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99户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省级、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61个、138个。“三带”主体已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要载体、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突破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正成为全市上下贯彻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特色产业在质效双增过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核桃、板栗、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食用菌产业突飞猛进,产能在2017年底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已达到4亿袋,有望突破5亿袋,稳居全省第一位;马铃薯面积发展至100万亩,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建成中国纬度最北的茶叶产区面积已达到50万亩,产量达到0.57万吨,居全省第三位;新建猕猴桃基地5500亩,中蜂迅速扩张到4.52万箱;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53个,装机容量已达到146.87兆瓦;建设电商扶贫站(点)624个,线上销售已达到14.14亿元。特色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新产业形式更生动地融合了地域特色,新生产方式更充分体现了以需定制的市场理念,新要素组合更有效地促进了多主体共生,新开放态势更积极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资”联动促进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两年来,全市坚持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银行信贷重点倾斜,社会投资积极参与,“三资”联动促进了产业投资大幅增长。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8.22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2.7亿元,宁商协作资金4.0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5.9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1.8亿元,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3.73亿元,有力地缓解了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