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洛河走向那片海
刘剑锋
文章字数:5622


  洛南中学17岁的语文老师
  1981年冬,我所就读的洛南中学文科班的讲台上来了一位语文老师,脸上还带着孩子才有的稚气,后来才知道他那时只有18岁。一头黑亮的头发,比头发更亮的是那双灵动的眼睛。我是很少上语文课的学生,但听说来了个新的语文老师,就带着好奇老老实实地坐在了教室。他讲的是《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我读了不知多少遍的文章,长期以来枯燥呆板地把文章大卸八块的教授模式,让我对这节课并没抱太大的期望。但是,下课铃响了,我才发现45分钟那么短,短得就像荷塘里那一片碧绿轻轻掠过眉梢,才发现《荷塘月色》里的每一个方块字竟如此富有斑斓而鲜活的色彩,并灵动而深邃的跳跃,如流水般拨动心弦……仅一节课,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被一个只有18岁的语文老师征服了。也就从这一天起,我迷上了他的课,也迷上了他,做了他忠实的学生,也做了他朋友,直至现在。
  这个18岁的语文老师叫唐江澎。这个时候,他高中毕业刚好两年。
  生于1963年5月的唐江澎,1979年随当教师的父亲在洛河岸边的灵口中学高中毕业并参加高考,成绩优异,本可被名校录取,无奈腿患小儿麻痹,被所有高校拒录。于是,饱读诗书、博闻强记又天资过人的唐江澎只好在家待业。谁能理解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孩子心里那份沮丧和绝望?但是,这个世界是永远不会拒绝一个充满飞翔欲望者展翅翱翔的。待在家里干吗呢?为了自食其力,他替人刻写钢板,每张0.23元,一天最多刻17张。没有活干时,就看书,什么书都看,仅两卷《辞海·语词分册》他就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
  与此同时,一些高考落榜的好友经常找他,他俨然成了他们的老师,给他们介绍复习方法,帮他们梳理知识体系,解题答疑。来年高考,经他指点的这些人全部考入大学。当时的教育局局长知道了,说:“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到学校里教书?”于是写了一张纸条:“请把唐江澎安排到你们学校,月薪28元。”于是,他以民办教师的身份进入洛南中学。这是1980年9月。不能不佩服把他推到讲台上的人们,让一个乳臭未干、毫无教学经验的18岁小孩子,走上洛南重点中学的高中讲堂而且是毕业班,需要多大的胆识和魄力。
  一些人就是这样的:你敢于给我一片天空,我就可以搏击风云;你敢于给我一片地,我就可以给你想要的庄稼。唐江澎就是。他征服了学生也征服了老师,很快就成了洛南中学风头强劲、炙手可热的名师。
  进不了大学的校门,他就自己开启通往大学的门,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大专课程。1985年7月他获取中文大专学历,再用两年时间在陕西教育学院进修,于1988年8月获得中文本科学历。
  他喜欢音乐,歌唱得很好,二胡拉得流水潺潺。他更喜欢演讲,省市县举办的演讲永远都是第一。演讲“造就的是流畅的口语能力与机变从容的心理品质”(唐江澎《学习,生命存在的方式》)。
  不知不觉间,他的教师生涯过去了13年。时间定格于1993年。这一年,他获得教育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及“人民教师”奖章。
  南下,“把一生交给海”
  唐江澎有一句人生格言:把一生交给海,交给前沿的航线。
  在灵口中学上学的时候,他喜欢坐在洛河岸边看着汤汤东流的河水。洛河是流向大海的,而他只在书本上见过海。站在洛州城东石嘴上的洛南中学校园,能够看见的是层层叠叠的大山和校园背依的尘土飞扬的北塬。海在哪里?
  他是要把一生交付海的。他需要一个更大、更宽容的天空,在那个天空下融入浩渺无际难以穷尽的海;他的才华可以搏击海浪,他的睿智可以扬起自由的风帆;他可以自由地航行,在航行中得到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尊重、更多的抚慰、更多的空间以及周围簇新的理念、良好的环境……
  于是,1993年度12月,他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决定:南下,把自己彻底交给“海”。
  1994年1月,他成了江苏省锡山县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这是他第一次到江南。江苏省锡山中学系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前身为无锡私立匡村学校。1952年12月转为公办,更名为“无锡县中学”,196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63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学校”;1995年8月,随无锡撤县设市,更名为锡山中学;1996年1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它是江苏省首批9所、无锡市首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在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的江南水乡,真的有一片可以远航飞翔的海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锡山中学,他从普通教师做起,很快脱颖而出,先后任教科室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6年8月,任校长。从教师到校长用了12年,比他在洛南中学从民办教师到名师的生涯少了一年。
  1996年,他被江苏省教委授予“红杉树优秀园丁银奖”,1997年被无锡市教委授予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09年被评为“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201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2017年被国际奥委会现代五项联盟授予“顾拜旦金牌”。他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无锡市惠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副局长,还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班”导师,被江浙沪教育厅(委)聘为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导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南师大教育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被推举为全国高中学校课改联盟理事长、中国高中六校联盟秘书长、中国著名高中学科建设协作组织召集人等。
  “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
  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
  2018年7月6日,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唐江澎校长受邀参加。会议议题为“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会上,唐江澎忧心忡忡地说:“80%的中小学生在校外补课,补课的学生80%补两门及以上,今天补课的孩子到2049年中国梦实现时,年龄是35到47岁,这就是我们当下的教育生态!全民追分,将来如何呢?”
  一年前的2017年5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有十年校庆·大学节”专场庆典拉开帷幕,包括C9、985、211大学在内的国内近70所大学、近200位校长、院士、博导、专家、教授参加开幕式。校长唐江澎在开幕式上发表即兴演讲:“那些以填鸭的方式等锻造出的高分学生,虽然看起来光艳,但送你们进大学后,往往是经不起大学四年造就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些高中今天的‘刷题式’教育,只能培养解题的高手,而没有办法培养出使我们这个民族强大起来的生力军……当你们走进有些高中的时候,会发现体育课早已远离了我们的学生,歌声已经在校园里消失,阅读已经被边缘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常常成为一种奢望。”然后,他坚定地说:“省锡中要做的是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让今天的教育发生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足以影响一代人素质的那么一点点改变。”
  唐江澎一直致力在做的就是在当下的现实环境下“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
  作为教师,改变从教学开始。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杨九俊说:“我认识唐江澎是在1997年,我听课,他上课。……在他的课堂里,在他的学科教学里,我很多次都很感动。唐江澎的课,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富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实’,二是‘活’。‘实’是指课堂的有效性,每一堂课学生总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总能在语文能力上得到练习,在语文素养上得到积累,在人文精神上得到感染,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渗透,水乳交融难以分开。‘活’指他的课学生参与度高,不仅是外显的学生发言、讨论、交流多,更重要的是学生活动体现出来的内在的思维活跃度和情感觉醒度也很高。”
  唐江澎把他的教学实践创立为“体悟教学”模式,影响深远。杨九俊在《唐江澎和他的体悟教学》一文中这样评价:“由于他的体悟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直接促生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三种呈现方式之一‘活动体验’,并直接催生了一个‘走进语言现场’人文教学专题,这不仅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我个人认为这还是对中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史的贡献。”
  何谓体悟教学?杨九俊说,所谓体悟教学,正如江澎所说,“体”是体验、体察、体会,是手段、途径和方法;“悟”是领悟、感悟,是结果、目的;在教学中,体悟教学强调一定的策略(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等)和方法(如设问——理答、设境、换位、对比等),使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和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
  杨九俊说,江澎的体悟教学理念是建立在“成全人”的哲学根基上,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建立在教育的终极价值追问和语文课程追求的哲学思考之上,这就让一种课程教学学说变得根基牢固、来路清晰,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教学实践的验证,也才有了真正的推广价值与意义。
  “体悟教学”的实践无疑是他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的成功探索。
  杨九俊说:“应试教育是当今最强大的推斥教育从业者远离教育本质的一股力量,它可以把来自家庭、社会、政府、求学者、教育从业者对教育的功利诉求纠合裹挟起来,合成一种强大的可怕的应试风暴,铺天盖地地压向教育梦想的追逐者,要坚守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是非常艰难的事。但唐江澎以更坚强的意志守住了自己的教育价值追求。”为什么他能坚守呢?杨九俊说:“因为除了更高的原则、更强的意志外,他还有更优秀的智慧。唐江澎是一个智慧的人,他能够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理想成功地转化为一种课程表述,善于通过课程体系表述他的教育信念、教育哲学、教育理想和教育主张。他建构的课程学习体系,他主张的‘体悟教学’,由核心价值观统领,更符合课程学习的认知规律,更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同时又是可操作、可实施、可推广的课堂学习模式。唐江澎的智慧还体现在他能把西方的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传统巧妙地嫁接在一起,成功地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把学校往前引导。这样就减少了一些误解,多了一些本土文化的厚重。”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王建军在《体悟教学的教育意蕴》中认为,“体悟教学法”实现了研究视角的重大转变,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性研究的有着重要价值。
  作为校长,他更在“一点点地改变”。但是,他不愿意竖起鲜亮夺目却又大而无当、落不到地上的所谓的“改革大旗”,没有祭出令人惊艳却又空洞无物的“改革”口号,他所要做的就是在现实面前“一点点地改变”。
  2011年10月23日,唐江澎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看了那期节目,我差点落下泪来。我立即给他发去短信说:“老师能够用爱把当下教育环境拨出一片天空,让孩子看到云彩,看到蓝天,让孩子在逼仄的成长环境中挣脱出来,自由呼吸,多好。做锡中的学生幸也。”的确,在节目中,你感受到的是能够触动心灵的温情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及其成长的责任。他的做法是,校长和学生共同管理服务于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校长专门设置了若干学生校长助理,发放聘书,有任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当去。他说:“教育的最本真的一个东西就是一种爱,就是一种责任。”爱是什么?一是不功利,不以成绩高低分配教师的爱,教师的爱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二是不能势利,教育的爱不能按照家庭背景来给予;三是对学生要宽容;四是要大度,学生甚至可以抢白他,和他辩论,等等。
  对于教师,他说,教师发展有两大职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他提出“教师的道德高度和学问境界”。他说,一个学校的高度,说到底,是由这所学校所有教师的道德高度和学问境界来决定的。“你站在这个大厅里面,仰望苍穹,可以看到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广思仁义、普度众生的境界,那是仁者的境界;第二层境界是富有智慧、有所觉悟的境界,那是智者的境界;第三层境界是具有崇高的追求、崇高的信仰,可以仰望苍穹的境界,那是觉者的境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历经这三层境界,也同时兼备这三个素质。我们说老师是神圣的职业,那是因为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爱惠及天下所有的孩子,所以我们是神……因为我们兼备了神和圣的品质,我们的大爱才会无疆。”
  锡山高级中学有在全国别具一格的课程体系,有国家课程,国家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学科分层选修类课程门,面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面向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原本是一种幸福”。
  唐江澎在学校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对课标的内容进行“解构”,制订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教学行为都“精准高效”。以语文课为例,“第一步寻向定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的意图,基本上把课文分成阅读鉴赏类、交流表达类两大类文本。阅读鉴赏类下面又区分现代文和文言文、论述类和记叙文。如此定格之后,再打开课标,看对这类文本的教学目标是怎么规定的。”这样,语文课就规范了。
  “办善良的教育,培养善良的人”是他“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另一种方式。在2015届高三毕业典礼上,学生们诵读《诚敏校训释义》。他即兴演讲说:“《诚敏校训释义》中的一句话‘我校同学受此良善之教化’应该就是我们锡中教育的本色!这个学校里边的人,和从这个学校里边走出去的人,如果要说有一种底色,有一种境界,有一种标志,应该就是‘良善’,即品位优良、品质善良!”
  他说,从锡中走出去的人,应该涵养了这个园子里人行事的基本方式,应该刻上他的文化烙印,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积善成德”,善是十大训育标准“诚、公、义、群、礼”五德的基石,“善良还是我们立业的根基”。他认为学生走入社会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多大的成就、多大的荣誉,而是一个好人。他说:“如果以学为业,应该去做善良的学问,科学如果没了人文情怀,也可能成为暴虐的利器;如果从商经营,也希望守着善心,让每一分钱经过善德的浸润;如果为官从政,也要向善利民,成为那一个地方民众的善仆……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母校期望,人们对你们的最高评价不是有多大成就、多高荣誉,而是你身边的同事、朋友说起你时,会由衷赞叹:真不愧是锡中毕业的,人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