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好机制激活米粮超越发展
文章字数:3183
  镇安县米粮镇坚持把贯彻“三项机制”由镇向村干部延伸,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确保“三项机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8年年初,针对上级反馈“三项机制”的4个问题,镇上成立“三项机制”督查组,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同时把村干部的绩效工资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有效结合,增强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18年上半年,依据“三项机制”提拔领导干部3人,奖励激励党员干部33人,对11名干部考核上报为优秀。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提醒谈话15人,对3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镇干部推荐县委进行提拔使用。“三项机制”的广泛应用,使全镇出现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大好局面,全镇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的各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米粮地处镇安县东南地段,距镇安县城61.3公里。相传,元朝时因这里生长“七里香”大米进贡皇帝而得名。米粮总面积254平方公里,辖17个村115个村民小组31644人,是镇安县第二人口大镇。
  米粮,这里有目前西北最大黄金储存量的金龙山金矿,还有以个大、色鲜、味美著称的大板栗,核桃、桐油、生漆和正在发展的白芨、苍术、五味子等20多种中药材等也已成为米粮群众致富的骨干项目。
  1935年,红25军程子华、徐海东部队长征到达此地,成立了镇安苏维埃政府。1991年镇安县人民政府在戏楼前立下“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会址”纪念碑。
  扶贫搬迁挪穷窝
  米粮镇树坪村身患残疾的樊德锋,家有5口人,两个孩子在外上学,他和70多岁的老父亲常年在家。住的土坯房是“挂”在路不通、水不通的半山腰,日常用水都靠樊德锋从山下往回背,来回就是3个多小时。2017年,在他40岁时交了好运,只交了1万元,当年11月他就享受到政府100平方米的搬迁房。从海拔1200多米的阴坡山垴搬迁到镇政府所在地白塔湾小区。2018年春节,一家人高兴搬进了新家,下山后,能吃苦会过日子的樊德锋和爱人张吉娥买了一个施工吊葫芦在附近建筑工地干活,一个月能挣5000多块钱。
  原来家住八一村半山腰的狄传哲,搬迁到白塔湾小区后,一直就忙着收废纸,他说原来住到山上信息不通,道路不畅,搬来后自己买个三轮车收破烂,一月也能收入3000元。该镇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1467户5717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175户4513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9.5%。规划建设了白塔湾米粮中心镇安置点千户搬迁小区,七里峡供销社安置点210户723人,下河坪安置点58户58人,跨镇、进城、县外安置226户950人。
  在做到“精准对象、精准搬迁、精准脱贫”时,为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实现整体脱贫。该镇鼓励支持搬迁贫困户就近发展烤烟、蚕桑、魔芋、中药材、核桃等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实施就业增收,镇上在规划区内建设扶贫工厂,扶贫车间,配套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养殖产业园区,服装加工、秦绣加工等中小企业,带动搬迁户120人进厂就业增收。发展服务业增收,依托黑龙观景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引导搬迁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产业增加收入。据介绍,该镇有350户搬迁贫困户从2017年起,按照“三带四联”,每年可分红4000元。另有100户596人除享受“三带四联”分红外,还享受脱贫保障金分红。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力保障了搬迁贫困户同步实现脱贫。
  发展产业拔穷根
  米粮镇紧紧围绕“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大户种植”的思路,大力发展烤烟,目前,烤烟产业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狄方厚是一个兜底贫困户,因家中没有劳力,5亩地2018年转租出去了。为此,他5亩地一年收入1500元,加上一年给烟农打工收入2万元,全家全年收入可达3万元。
  江西村齐长军家有4口人,2017年发展烤烟40亩,当年就收入15万元,成为该村第一个脱贫致富光荣户,受到村两委会的表彰奖励。
  清泉村四组毛义平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家3口人,有5亩桑园,2017年包扶单位帮他建起110平方米的养蚕工厂,全年春、夏、秋三季可养蚕11张,仅养蚕一项年可收入1.8万多元,成了当年脱贫的光荣户。现在该村已经有17户贫困户通过养蚕顺利脱贫。
  目前,该镇以江西、西河、月明等9个村发展种烟4300亩,烤烟产业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户均增收9万多元。其中有33户贫困户种烟670亩,户均增收7万多元;31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人均年增收7000多元;全镇发展养蚕的500户中,有贫困户88户,养蚕可达到600张。做大香菇产业,镇上争取投资1200多万元,发展食用菌150万袋,带动1000多群众和200余户贫困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自身经济增长的利益共同体;全镇做好中药材产业5076亩,油用牡丹3900亩;建成2万只养鸡场一个,千头养牛场一个、千头养猪场6个,引资5100万建设20兆瓦光伏太阳能产业园,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当年增收的短期产业和长效增收产业。
  党建引领促发展
  米粮镇按照“党建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党建+经济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扎实推动17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学促做,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党员户”精准扶贫党建示范工程,对全镇贫困人口8201人进行精准识别,镇上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确定党员干部包抓贫困户,通过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农村党员“一句话承诺”达568条,积极拓展“进百家门、摸百家情、解百家难”活动主题。
  增强造血功能,强化“技能扶贫”。该镇着力打造脱贫攻坚书记、镇长及班子成员率先扛起包村、包户、包项目的落实,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整体提升能力素质;推行包村干部、包村单位唱好“主角”,靠前落实;突出抓好贫困党员群众的自身能力建设,集中开展致富技能、就业能力培训,举办各类不同层次的农民培训班69次,参训人员达5100余人;积极鼓励贫困户利用所学技能就业和自主创业,组织党员结成帮扶对子150余个,支持党员和能人大户创办各类小微企业、种植养殖合作社37个,带动群众脱贫,切实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和致富能力。
  促进转型发展,抓好“产业扶贫”。该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充分调动结对共建单位资源优势,多渠道引进发展项目,积极推动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在发展各种农、工、商、贸产业过程中实现脱贫目标。先后建成了17个镇级精准扶贫党建工程示范点,建成了18个以养殖、种植、加工为重点的党组织示范基地。全镇有党员示范户160户,党员结对帮扶280户,目前全镇有162户贫困户率先脱贫,助推了全镇基础党建上水平、脱贫攻坚出成果,为全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奠定了基础。
  抓先锋示范,让党员干起来。镇党委以“三培两带两服务”和“干部学用技术”为抓手,把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设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党员的帮带作用,不断拓宽“培”的方式,提高“带”的能力,完善“服务”体系。目前,烤烟基地、核桃产业基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养殖业产业基地,已形成“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如今,各村以烤烟、核桃、板栗和蚕桑为主的主导产业,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该镇先后把58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6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2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带动周边群众2100余户走上产业致富路。同时,采取“党员+重点项目+农户”的模式,把镇、村、组三级党性觉悟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安排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上,每名党员联系3至5个农户,负责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引导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障了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近年来该镇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乡镇、目标责任考核良好乡镇、烤烟示范镇和全县党建夯基工程优秀乡镇;全市“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先进镇办党委、市级“生态镇”“园林镇”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镇党委被市委表彰为“全市旗帜基层党委”;还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省级生态镇等荣誉。
  如今,米粮镇初步实现了党建强镇、产业富民。据该镇负责人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该镇认真贯彻“三项机制”,大力激发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干部敢作为敢担当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