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秦岭女子
——孙亚玲散文印象
文章字数:1290
  
   
  辛峰
  我一直视散文写作为畏途。自己每每起笔,也莫不是战战兢兢,说穿了真是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体验。因为散文是一种最容易进入的文体,又是一种最难写好的文体。表面看来,好像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写散文,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入散文。但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散文大家的人,却寥寥可数。
  那些真正能拿出一本或者几本散文作品的作家,向来都是令我心生敬意的人。因为这样的作家都是甘愿把自己的内心剖析开来,真诚袒露给世界和读者的人。阅读青年女作家孙亚玲的散文,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一轮明月映秦岭》是青年作家孙亚玲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她把自己的成长、家庭与故乡全面融入散文之中表达的最充分又最动情的一部散文著作。
  孙亚玲生于蓝田,长于蓝田。蓝田地处秦岭北麓,其丰富的山水生态和文化生态给予了作者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蒙。尤其是作者的童年经历了中国农村大锅饭时代的艰苦岁月,这对她的写作来说更是一座宝贵的文学富矿。她的青春从这段岁月中走过,体验过物质匮乏对于生命成长的磨砺,这让她对故乡的风土人情、秦岭的山水风物和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怀有一种更通透、更质朴的情怀。
  从她的散文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本身就是一个静若处子又动若脱兔般的女子,是从秦岭的山水和蓝田的文化中脱颖而出的性灵赋予。这让她的语言极具口语化和原生态的特点,跳出了一般散文表达的陈腐和僵硬样式,几乎无保留地袒露了种种丰富的个体生命体验。她从秦岭的山水风物中走来,也便把秦岭山水的原始和质朴一起带给了读者,或者说她本身就是秦岭山水的一部分,她的性情、胸怀、样貌里都带有着这座中国山水后花园所具有生命特征:水灵与大气。
  孙亚玲的写作又是有继承的,她的父亲孙兴盛先生是与陈忠实、高建群等陕西文学领军人物共同成长起来的陕西作家。因此,女承父业便具有了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当仁不让。而在写作之中虚心学习、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也让她的写作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写作阵地:那就是秦岭山水所赋予的性灵书写和自小养成的童真视角。
  她写山水游记类的散文有一种“野路子”的风格,粗犷之中有着细腻、敏感的生命感悟;她写亲情和童年记忆的散文,更是将兄妹之间的真挚感情、童年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倔强性格展示的既丰富、宽厚又立体、形象。
  《槐花殇》是对曾经父辈们所经历的“文革”岁月的反思与痛悼,《那年那月那日》与《那山那水那人》则通过栩栩如生的笔触展现了一段贫瘠岁月里一代人的青春——属于作者自己的青春。这样的文字每一笔都带着疼痛,每一划都饱含着辛酸,却又最能打动人心,把读者代入到作者的生命体验中去,甚至让我们为之留下感动的泪花。
  比如父亲磨豆腐的艰苦岁月里兄妹之间虽贫穷却快乐温馨的美好亲情,比如奶奶在老屋旁守着指甲花圃的孤独晚年,比如作者在童年里和同伴分享一块月饼时那童言无忌,既辛酸又满含童趣的对话。它们都无不闪耀着爱的火花,流淌着生命的欢乐与艰辛,给读者以莫大的心灵慰藉,给受伤的灵魂以温暖的抚慰与舒心的安妥。
  在我看来,这种能给予读者以心灵慰藉和灵魂抚慰的书写便是孙亚玲散文的风格特征,是她将秦岭山水的质朴和秦岭女儿的胸怀融入自我生命表达所体现出的散文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