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瓷器帮会馆背后的故事
张俊
文章字数:1076





   
  文物使我们更近距离地靠近历史,了解历史,印证历史,在维修青瓷器帮会馆中,这一说法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青瓷器帮会馆是丹凤县龙驹古寨十二大会馆仅存的4所会馆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龙驹古寨水旱码头繁荣历史的见证。
  龙驹古寨(丹凤县城)地处秦楚交界地,又占据了丹江航运,地理位置重要,“北通秦晋,南连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铺”是对它最形象的描述。发达的交通使龙驹寨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经济发达。商人们为了保护各自权益,先后结帮并建成了以行业命名的十二大会馆,由于战乱和历史原因,现在仅存4座会馆。青瓷器帮会馆又称大王庙,由龙驹寨经营青瓷器的商户出资修建,馆址在丹凤县城老街中段南100米处,濒临龙驹寨河街,初建于元代,据商州志及丹凤县志记载,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五年(1727年)进行输金修葺。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1796年—1804年),白莲教在龙驹寨一带活动,会馆遭到焚烧。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入境,会馆再次被烧毁,该会馆办事机构瘫痪,无人料理,账册遗失,莫可稽查,致使庙宇摧残,门栅倾圮。后经青瓷器帮成员议定:每担青瓷器输制钱50文筹措经费,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重修后雕梁画栋,绘壁塑像,现存有正殿、献殿、厢房、耳房。
  青瓷器帮会馆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日晒,风雨侵袭,屋面瓦件残缺碎裂,漏雨严重,木基层糟朽,部分屋面坍塌,墙体、屋面生长树木,致使屋面漏雨,进而使土坯墙体坍塌,整个会馆建筑毁坏严重。在丹凤县文广局和商洛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底从省文物局争取到维修资金,对青瓷器帮会馆进行全面维修。
  青瓷器帮会馆在“破四旧”浪潮及城市发展建设中得以保存,得益于它一直是丹凤县粮库的办公室。会馆维修前,要进行内外清理,会馆室内因长期作为办公室使用,墙壁抹有白灰、涂料等,需将其铲掉。在铲除墙上的白灰和檐下的涂料后,在室内西墙上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会馆这一事件;在会馆的东墙外,也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记载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青瓷器帮会馆之事;在清理白灰、涂料后,檐下露出精美的彩绘,为矿物质颜料所画,有牡丹、花鸟、祥云、走兽等图案,色彩鲜艳。
  会馆的屋顶严重受损,维修前要拆掉房顶朽木破瓦,在此过程中,发现柱子及房椽有被烟熏过的痕迹;在清理会馆内地面垃圾时,发现有被火烧过的兽头瓦当。这几处发现和史料记载中青瓷器帮会馆被白莲教及太平天国士兵焚烧这一历史事件相对应,从而进一步印证了历史。
  在本次青瓷器帮会馆的维修中,这几处发现为文物本体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复现了文物的本来面目,印证了史料记载,使我们更加靠近历史,了解历史,让子孙后代记住那段历史,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