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明新风润鹿城 村美业兴惠民乐
文章字数:2164

  文/代绪刚 图/石 广
  隆冬时节,走进商南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房屋修葺一新,时不时能看见路边大片菜园和一个个香菇木耳大棚……在村子里,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的人少了,村民个个都争着发展产业,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典型示范强勇气
 商南县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扶贫,从精神鼓舞、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等层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全民信仰。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商南县城品位大幅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为了让贫困户受启发、有想法,商南县广泛开展脱贫标兵、最美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组建脱贫攻坚典型人物事迹宣讲团,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感召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与贫困决战的信心和勇气。组建文艺宣传团,举办精神文化脱贫文艺演出,以各类先进典型的事迹为素材编排文艺节目,深入贫困村巡回演出890场次,进一步激励了广大群众树立不想穷、不甘穷、改变穷的思想认识。
  “日复一日难变化,精神消极人彷徨。扶贫干部下了乡,带着政策带着粮。帮俺致富出主意,彻底改变俺思想。生活有了新起点,落后面貌变新颜。积极兴起新产业,比学赶帮争当先。”这是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群众自编自唱的扶贫歌,歌中道出了商南县扶贫工作中扶志扶智取得的显著成效。
  补齐短板激志气
  针对在基层农村出现的个别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以及打牌赌博成风,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精神短板问题,商南县在农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优良家风培育行动等扶志扶智精神文化脱贫“九大行动”,培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169个,建设推广“爱心超市”71个,建立了多劳多得的奖惩机制,全面激发了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在全县126个村(社区)广泛开展“评讲兑做”主题活动,以“爱敬诚善·文明商南”主题活动为载体,把身边的典型“评”出来,把身边故事“讲”出来,积攒先进典型积分在爱心超市把商品“兑”出来,先进典型带头把表率、示范“做”起来。商南县金丝峡镇梁家湾村创新开展扶志扶智“点评”活动,看那些贫困户脱贫积极性高,该村花楼门组贫困户王德宽在包扶干部的耐心帮助和激励式点评双重作用下,主动作为,养猪30头,由原来的无产业户变为产业大户。现在的梁家湾村,参与发展项目的人多了,自谋致富的人多了,留守妇女自行到村电子产品加工厂务工,闲散人员争着到产业基地干活,群众的思想悄然改变。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没有信心、不思进取到用双手发展产业、苦干实干……商南县移风易俗、精神文化脱贫“九大行动”“评讲兑做”“三美”庭院创建等主题活动,像一把把手术刀,革除了陋习,精准消除了思想“顽疾”;像一股股清风,净化了乡风,教化了群众;还像一团团“催化剂”,焕发了贫困群众奋力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智技双扶增底气“以前只在电视上听过当股东,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是股东了,像做梦一样。”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贫困户潘沿路用自家的土地入股,每年光分红就能拿到6000元钱,他还在茶叶基地里务工,一年收入近两万元。在商南县,像潘沿路这样既获得分红,又在基地打工挣钱的新型农民有很多。
  商南县“三变”改革正如火如荼,成为破解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贫困农民增收问题的“金钥匙”。通过改革,全县流转土地7277亩、山地5430亩,建成龙头企业24家、现代农业园区16个、产业基地18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5家,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57个,带动1.11万名群众通过发展“茶、菌、果”等产业稳定脱贫。
  为了增强群众致富本领,商南县根据贫困户需求开展主导产业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攻破技术难关,掌握科学的种植、养殖等技术。2018年以来,开展职业培训52期,培训人数2227人,其中培训贫困群众1589人;举办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培训1800多场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7397人次。依托华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家庭服务类技能培训1016人,其中贫困户687人,跟踪服务就业率达60%以上,成功输送100多名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庭保洁人员到西安、南京等大城市就业。探索推行“培训机构+公司+社区工厂+贫困户”“互联网+”培训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就业593人。该县清油河镇以官方微信为平台,开展“就业技能大讲堂”,定期推送种、养殖技术,让农民躺在被窝也能学技术。
  如今,贫困户通过贫困劳动力SYB创业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由昔日的深山“穷泥腿子”摇身变成了闯荡市场的“小老板”。
  整治环境提心气
  “因为治理措施到位,现在河水变清了,河沟里没了臭气,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说起近年来养鸡场周围的环境变化,家住商南县富水镇的汪先生颇有感触。
  商南县用全域旅游的思维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把全县建成旅游景区、把村庄建成美丽庄园、把路网建成亮丽风景线,实现治理与利用、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全县配备667名农村保洁员,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理、村庄美化绿化为五大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回收、人工湿地建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项目,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同时,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广播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