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抓四扶树五风促六化 鼓足脱贫致富精气神
文章字数:7059
  杨玉洁
  引言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然而,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商洛市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强,“坐在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依赖思想,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德相结合,大力实施“四扶五风六化”精神脱贫行动,培育新时代新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该经验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在全省精神扶贫工作会上交流推广。2018年商洛市顺利实现389个贫困村退出,21.34万人摆脱贫困,“四扶五风六化”行动功不可没。
  精准脱贫遇碉堡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接壤交界,是陕西的东南门户,辖1区6县1108个村173个社区,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3.33万。全市7个县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5个县为深度贫困县,占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近一半。经过精准核查,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1万户、39.82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7.4%,贫困发生率为28.64%。全市701个贫困村中,175个为深度贫困村,占全省482个深度贫困村的36%,其中贫困发生率高于50%的贫困村达到72个。
  面对严峻的脱贫攻坚形势,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大力实施产业支撑、移民搬迁、金融支持、教育就业、社保兜底、精神脱贫、社会帮扶、精准施策“八大脱贫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从总量上看,截至2018年,全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村648个、贫困人口10.7万户33.13万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的镇村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从群体分布上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特别是部分群众不仅物质贫乏,而且精神贫困,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把扶贫当“天上掉馅饼”,争当贫困户,甚至拒绝脱贫摘帽;有的消极懒惰,出门嫌远、打工怕累、搬迁怕生、发展怕赔;有的把扶贫当成国家义务、干部任务,“干部干,群众看”;有的道德滑坡,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把老人单独列为贫困户,把责任全部推给政府;还有的不在勤劳致富上找门路、动脑筋,而在婚丧嫁娶方面讲排场、搞攀比,办一次红白事,花销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要“随份子”,也要还人情,钱全花在了场面上,家庭不堪重负,加重贫困程度。精神贫困不仅是脱贫路上的“绊脚石”,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地区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多次强调的这一观点。只有抓住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这个“牛鼻子”,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才能破解“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不望脱贫”“不会脱贫”五大难题,彻底打赢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
  “四扶”同向育新人
  2018年12月,新编大型商洛花鼓现代戏《情怀》在西安易俗大剧院连演两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这部荣获“全国现实题材展演陕西片区”优秀剧目奖的地方戏,聚焦脱贫攻坚一线,真实再现了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群众重拾自信、再塑自我、自主创业、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这是商洛文化扶贫的成果,也是精神脱贫行动的一个缩影。
  面对部分贫困群众等待观望现状,从2017年开始,市委宣传部开始实施精神文化脱贫行动,层层组织宣传宣讲,评选脱贫模范,树立价值标杆,推出了李长庆、郭琴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持续加大精神脱贫力度,制定了《商洛市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主动担当、竞相作为的良好局面。
  扶志强信心,激发“想脱贫”的干劲。市县成立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文艺宣传团4支宣传队伍,深入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树立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勤劳致富思想。各种好做法好经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丹凤县编印了《脱贫攻坚政策漫画》,采用诙谐通俗的漫画,宣传脱贫政策;柞水县成立274个新时代讲习所,讲政策、送技术、传经验、树典型,激励更多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走向“我要脱贫”。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开展政策宣讲2万多场次,举办展览1000余场次,发放口袋书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652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扶智富脑袋,提升“能脱贫”的素质。“不是不想富,而是不会干,看着别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心急眼热,可文化程度低,信息不灵,出门赚不到钱,在家干啥赔啥,又有啥办法?”商南县桃园沟村贫困群众陶家发道出了一些贫困群众心中的苦水。针对这一现状,商洛一方面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大学生资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农民讲习所等镇村学习教育阵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文明礼仪培训、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有技能、有知识、有思想、有信心、有干劲的现代新农民,提升自主脱贫能力。丹凤县在155个村建立脱贫攻坚农民夜校,编印发放《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读本》5000余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汇编》2万余册,贫困群众白天劳动,晚上学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扶技增本领,增强“会脱贫”的能力。为解决贫困群众缺技术的短板,商洛在各级职业技术院校长期免费举办家政、种植、养殖、菌类、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增强“造血”功能。商州区积极与南京市栖霞区、陕汽集团等协作,大力开展生态特色种养殖、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栖商就业扶贫培训基地3个,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662人,促进贫困劳动力创业32人,就业502人。全市以“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活动为平台,为7975名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
  扶德正风气,厚植“争脱贫”的根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的激情与梦想。商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广泛举办“道德讲堂”,设立“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脱贫英雄榜”,开展“感动商洛十大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脱贫致富标兵”等评选表彰宣传活动,树立新风正气,增强群众荣誉感和自豪感。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绿化、净化、美化、靓化新农村。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舞、农民运动会、民歌戏曲大赛、乡村电影放映,文化活动使乡村不再沉寂,邻里和谐、家庭团结,一心一意脱贫致富,群众的笑容多起来了,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五风”同力扬正气
  商洛人素来淳朴厚道、热情好客,“前门待客,后门举债”好面子之风一直沦为笑谈。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炫富攀比、薄养厚葬,讲排场、比阔气之风愈演愈烈,“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葬礼死不起、无边份子随不起”成为农村社会的真实写照。一些贫困群众被日渐高涨、名目繁多的人情礼、份子钱绑架,苦不堪言,而爱面子、怕丢人、礼尚往来乡俗观念又助长了不良风气滋长。对此,商洛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为重点,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树立农村新风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普及学风:以“崇尚学风”为主题,以村(社区)远程电教基地、农家书屋、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教育基地为依托,配备学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养。柞水县开展教育引导、规范约束、移风易俗、文明创评、公益救助、司法保障“六大行动”,培育自强励志、诚实守信型、文明有礼、崇德厚朴、互助友爱、遵纪守法“六型农民”。全市大力开展“三下乡”“科技之春”“科普进万家”“书香商洛”“全民阅读”“诗歌大会”“朗诵大赛”等全民文化活动,举办农民书画根雕展、摄影大赛,组织乡村社火、龙灯、旱船等传统文化活动,广泛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立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大兴业风:以“兴办产业”为主题,创新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推动“三变”改革,建立产业合作社,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业风兴旺”的大好局面。镇安县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主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难题,探索推行“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新模式,建立“扶贫超市”,搭建产销平台,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传承家风:以“家和万事兴”传统家庭美德教育为主题,深入推进“晒家风、扬家训”“优良家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五好文明家庭”“十大孝子”“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倡导孝老敬亲、夫妻互敬、睦邻友好、团结互助、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以好家风带好民风,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重塑民风:以“移风易俗”为主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天价彩礼、遏制陈规陋习、减轻人情负担、倡导文明新风。商南县开展“评讲兑做”主题活动,把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树立了“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镇安县实施“一约四会红十条”,杜绝大操大办不良风气。洛南、山阳向全县干部群众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号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全市普遍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形成“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
  弘扬村风: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主题,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民阅读普及、农村舞台艺术繁荣等文化惠民重点项目,推广流动服务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加大农村文艺题材创作,举办“小戏小品展演”“陕南民歌大赛”“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创作农村文化题材剧目600多部,演出3000多场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修建村情村史馆、家风家训馆,用文化之魂激活村落形态,传承乡音乡情、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乡村品位,让美丽乡村成为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六化”同步促振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神文化脱贫带来农村新气象新变化。如何避免群众精神振奋“昙花一现”,激动一阵子、高兴一下子、过后还是老样子。商洛坚持“六化”同步,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宣讲教化。采取“5+X”模式,由驻村干部、乡贤文化能人、产业致富带头人、村两委会成员、镇办司法干部五支固定力量,组建乡村“不走”的宣传队,因地制宜利用小课堂、小舞台、小桌子、小喇叭、小黑板、小册子,深入田间地头,在寓教于乐中宣传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汇聚脱贫攻坚合力。
  二是坚持诚信显化。大力推进农村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征信评估授信、诚信基金奖励机制,设立“诚信红黑榜”,定期开展诚信评级活动,评选学习先进、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农村好人、劳动能手、公德模范、卫生模范等人员荣登“红榜”,把不讲信用、逃避责任、不赡养父母、争当贫困户、好吃懒做、不讲卫生等人员列入“黑榜”,量化积分兑现奖惩,树立“好人好报、有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培育农村新风尚。
  三是坚持爱心感化。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万企帮万村”、宁商扶贫、对口协作、结对帮扶、公益救助等行动,让群众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怀温暖。搭建社会帮扶“连心桥”,建立“爱心超市”“道德银行”“扶贫超市”,激励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善行美德兑换实物,维护群众尊严,激发脱贫勇气。
  四是坚持制度固化。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探索新时代村民法制、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新模式,完善乡规民约、道德公约、村民守则,明确奖惩措施,增强约束性、强制性。深入推广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制度,推动形成人人讲公德、事事守秩序、处处显文明的和谐局面。
  五是坚持环境美化。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设立农村保洁员、卫生责任监督员,以村容村貌、民居院落、个人卫生等综合整治为重点,广泛宣传卫生知识、疾病防治等健康常识,开展改房、改灶、改厕、改圈,清理垃圾、柴堆、土堆、粪堆、残垣断壁、庭院边坡杂物等“四改六清”行动,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农村卫生环境,帮助群众养成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六是坚持司法转化。加强法制宣传,以村(社区)警务室为平台,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制宣传、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服务等行动,教育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启示与思考
  商洛市“四扶五风六化”精神脱贫行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鲜明特色,竖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旗帜,也为做好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统一思想是核心。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越是爬坡过坎时刻,越需要统一思想;越是奋进征程,越需要凝聚力量。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能不能最大限度凝聚民心,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战的成败。针对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这一难题,商洛紧紧抓住“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个“牛鼻子”,扎实实施“四扶五风六化”行动,把扶志、扶智、扶技、扶德相结合,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脱贫的思路凝聚人,以脱贫的目标鼓舞人,以脱贫的成果稳定人,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谋划脱贫致富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有效解决了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不会脱贫等系列困惑与难题,达到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目的。
  为民服务是根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最大限度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商洛“四扶五风六化”精神脱贫行动,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为困难群众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信心,增强脱贫致富本领,解决燃眉之急,又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革除陈规陋习、涵养新风正气,解决心头之患。通过一件件实事好事,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要求贯穿到工作全过程,既赢得群众信赖,激励更多人投入脱贫攻坚战,又从实践创造中探索出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工作的感召力、影响力,开创了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群众参与是关键。宣传思想工作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长期以来,广大宣传干部在宣传工作中扮演着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而往往忽视了群众的独特作用。这种先入为主、形式主义的宣传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发挥群众首创性和能动性,让群众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是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商洛“四扶五风六化”精神脱贫行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群众在活动中唱主角,利用“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等形式,让“身边人”讲好“身边故事”,使弘扬主旋律的宣传更加平实生动、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组织社会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志愿服务团,深入千家万户,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培养乡村“文化能人”,开展“话新貌谢党恩”小戏小品展演巡演、农民运动会、乡村春晚等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将宣传干部的“独角戏”转变为群众参与的“大合唱”,最大限度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守正创新是源泉。守正创新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变与不变的辩证规律。守正是基础、是前提,解决的是去哪里的问题。创新是动力、是能力,解决的是怎么去的问题。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渠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切实做到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才能完成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商洛“四扶五风六化”行动,深刻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群众工作规律和舆论传播规律,围绕中心、整合资源、注重策划、大胆创新,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背景链接
  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商洛作为国家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量大面广、致贫原因复杂、贫困发生率高。
  “弱鸟先飞”,摆脱贫困,关键取决于贫困群众要有飞的意识和行动。为了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干部急,群众不急”的不良倾向,2017年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物质脱贫攻坚战同时,着力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千方百计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在活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努力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