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逐梦青春
文章字数:1483
   王向古
 
  在商州区板桥镇李河村长大的林儒恺,一心渴望着父老乡亲早日富起来,过上城里人那种幸福、体面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去外边发展的机会,自愿报名到家乡板桥镇桃岔河村当一名村干部。一年多来,他从一件件实事做起,花大力气推进全村扶贫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梦想。
  摸清底子开好局
  2017年11月,大学毕业不久的林儒恺来到桃岔河村。进村第一个月,林儒恺跑遍了10个村民小组沟沟岔岔的450多户人家。他了解到,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这里长期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仍以传统种植、养殖业和劳动输出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水平低下,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39户4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3%,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发展产业缺乏热情和信心。林儒恺一边了解社情民意,认真整理记录,一边自费印发资料,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周边村镇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家树立“人穷更要有志气,摆脱贫穷靠自己”的观念,增强村民发展产业早日脱贫的精气神。
  为了制订全村发展规划,林儒恺对当地的气候、土壤、基本生产条件详细摸底调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分析市场需求,反复对照筛选适宜桃岔河村的发展项目。在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他起草完成了菌、药、牧、禽4大产业综合发展三年规划,为全村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贫困户家家有产业
  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在即,启动资金几乎为零。为了尽快破解资金短缺问题,林儒恺抓紧开展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筹建工作。他先后3次报名参加市、区培训,吃透政策精神,掌握运作技能,连续苦战几个通宵,完善上报了协会申报资料。协会成立后,他积极宣传协会相关政策,鼓励村民入会发展;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次次往返镇财政所和信用社协调借贷程序,为村民办理手续提供方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协会顺利完成24万元产业资金筹集工作,使24户贫困户及时在光伏产业中入股受益。
  合作社成立后,林儒恺当选为监事。他紧紧抓住“三变”改革的契机,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解决补助资金50万元,促进全村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持续努力,流转土地33亩,建成香菇大棚41个,认领规模企业食用菌生产30万袋,带动贫困户100户。他时刻关注特色高效产业项目的开发利用,在发展订单农业上做文章,与规模企业联合种植经营杭白菊151亩,使村集体和贫困户41户同时增收。对居住分散的农户,林儒恺按照一户一个适用项目,积极组织大家发展传统产业,帮助群众养牛24头、养羊650只、养猪400头、养土鸡5000只,种植药材和瓜果380亩,取得良好效益。
  做农村工作的多面手
  在琐碎辛苦的工作中,林儒恺努力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多面手。为了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他抓紧对菌、药、牧、禽各种技能的学习,自费买来各种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到市、区有关部门向专家求教,去周边村镇找专业户取经,记下了1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半年多的时间,硬是让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熟练指导产业发展的“好把式”;担任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出纳和专业合作社的监事,他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在产业管理中,把每户贫困户紧紧捆绑在两到三个产业项目上,使其优先受益;村上成立爱心超市,他积极组织征集物品,并开展宣传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创业致富回报社会的潜能;2018年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和团支部书记后,他担负起村上更多的工作,建桥修路,饮水工程,危房改造,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林儒恺用自己的辛勤努力,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如今的桃岔河村,村上的集体经济厚实了,村民们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面对着村中道路畅通、产业兴旺的喜人景象,林儒恺又开始在乡村旅游和中药材加工上做文章,谋划起全村新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