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志智双扶强产业 多措并举拔穷根
——我市创新探索精准脱贫路径调查
文章字数:1247
  本报记者 汪瑛 吉文艳
  “我入社认领了4000袋食用菌,去年底分红1200元,光伏认贷入股分到3000元,我还种了两亩中药材,全家去年纯收入超过1.2万元,今年脱贫看来已不成问题。”1月7日,商州区北宽坪镇郭湾村贫困户全更志盘点着一年来的收入,他的脱贫致富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通过“‘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模式”“‘456’精神脱贫行动主题活动”“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等举措,让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发展产业势头强劲,收入稳步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21.34万人脱贫、389个村退出,镇安县有望实现脱贫摘帽。
  “三带一创”发展产业富百姓
  人勤春来早。2月18日,商州区杨峪河镇吴庄村村民张邦劳,一大早就来到自己的养蜂基地清理蜂箱。“再过几天天气就回暖了,我准备把种蜂再多分几箱,争取今年多产些土蜂蜜。”张邦劳告诉记者,去年他的90箱土蜂产了650公斤蜂蜜,被商洛市吴庄实业有限公司以每公斤80元的价格收购,仅此一项,他就赚了5万多元。“我如今还种了两分地猪苓、两亩丹参,认领了3千瓦光伏,接下来就是找个媳妇成个家,让老母亲多享几年福。”张邦劳兴奋地说。
  张邦劳家的变化,得益于吴庄村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商洛市吴庄实业有限公司。据了解,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吴庄村的贫困户如今有组织、有计划发展光伏、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村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2016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创脱贫攻坚新路径,探索实施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模式”,全市产业脱贫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累计培育扶持龙头企业473家,各类专业产业合作社达到5880个,家庭农场1392个,各类产业大户达到1728个,全市基本形成菌、果、药、畜“4+X”特色扶贫产业体系,累计发展食用菌1.62亿袋、中药材32.477万亩、生猪301.18万头、土鸡133.95万只、蜜蜂6.35万箱。
  为了解决脱贫产业发展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我市还积极开展政银合作,开发“农户贷”“产业贷”“光伏贷”“助保贷”等系列扶贫信贷产品,撬动金融资本,加大信贷扶贫贷款投放规模。全市目前已累计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准备金3.7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83.73亿元,扶持和带动贫困户达到5.06万户。
  志智双扶提升素质拔穷根
  商州区杨峪河镇吴庄村贫困户杨永利,正值壮年却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丧失劳动能力,全家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吴庄村驻村工作队干部得知他家的状况后,不仅多次上门耐心做其工作,还帮杨永利筹集了做手术所需的10万元资金,鼓励他发展了两亩菊芋,认领了3千瓦光伏增加收入,并为他家在石龙湾移民搬迁点争取到70多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如今,杨永利病情好转,对生活充满信心。
  “不是不想富,而是不会干。看着别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心急眼热,可文化程度低,信息不灵,出门赚不到钱,在家干啥赔啥。”洛南县古城镇王村贫困户闫康社说,多亏了驻村帮扶干部和村里致富能人的鼓励和示范带动,他如今已掌握了大棚蔬菜技术。今年,他准备发展4个反季节蔬菜大棚,预计年收入3万多元。(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