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当代文学中的知青记忆
文章字数:1370
  杨 军
  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接触到“知识青年”这个名词,是我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在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之后,在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一场灾难之后,在无数的中国人经历了贫瘠的精神生活之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文学复兴的时代。《伤痕》《班主任》《今夜有暴风雪》《芙蓉镇》《蹉跎岁月》《相信未来》《致橡树》《回答》……这一连串的新时期文学作品在以前只读过《创业史》《金光大道》《反击》“样板戏”等文学作品的人们眼前相继涌现,作为学生的我也才知道,文学中原来还有如此丰富、鲜活、生动的生活,以刘心武、卢新华、古华、叶欣、北岛、舒婷为代表的作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现实中丑陋事物的抨击与揭露,也从未丧失对理想、对爱情、对美好生活、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和追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物质条件是极其贫乏的,但那“六O”代人的精神生活却是五彩斑斓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四个现代化”的宏大愿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激情,特别是中国女排“振兴中华”的拼搏精神,是那样激励着我们发愤图强,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充实着自己的大脑,磨炼着自己的意志,想象着似锦的未来。于是我们看到,《蹉跎岁月》中的柯碧舟、杜见春虽然一个出身于右派家庭、一个来自军干家庭,但共同的劳动生活与人生理想使二人抛弃既有的偏见,最终结合在了一起。他们克服了生活的磨难和重重政治压力,仍然坚定执着,于逆境中进击,为他们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发掘资源,建立了小水电站;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从而刻画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活画出了那个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风俗画;《伤痕》中的王晓华在与父母划清阶级界限中灵魂的被扭曲,《芙蓉镇》中秦书田“牛鬼蛇神”般的右派人生,“豆腐西施”胡玉音痛苦而复杂的感情与家庭生活,《今夜有暴风雪》中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们垦荒戍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如此冲击我的眼球并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
  当食指于1968年就写出“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诗句时,他们正经历着严酷的政治磨难和心理与精神的严峻考验,“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早在1937年12月,艾青就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就发现了这样的真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近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天空却依然被浓浓的云雾所笼罩。当北岛写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文字时,舒婷深情地告知她的朋友和读者,“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一切。”感谢食指,感谢北岛,感谢舒婷,感谢那一代的知青作家们,正是有了你们的文字,才让我们明白什么叫作苦难,什么叫作挫折,也更让后来者清楚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生命的珍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后世的人们也许难以理解这样的时代现象,但他们的苦难经历、他们的蹉跎岁月、他们的奋斗人生、他们的激情求索,却依然保留在中国文学的字典中,并将依然激励后来者奋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