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夜村集上白蒿“俏”
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592
   
  3月20日,记者在商州区夜村集上看到,十几名妇女在临时铺就的地摊上席地而坐,正忙碌地挑拣一种“野菜”,这是一种叶片很小,背面呈灰白色,像上了一层霜的植物。
  “这是白蒿,能治眼病和黄疸、肝病。”一位妇女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挑拣着。这是她从山上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白蒿,待拣干净里面的杂草和枯枝,就可以卖给集上收购白蒿的商贩了。这边,妇女们忙碌地挑拣着,那边,陆续有村民扛着装满白蒿的袋子赶来,找一个挎着腰包的中年男子给白蒿过秤。“你这没拣干净,再拣拣才能称。”男子严格地把着关。记者抽空跟他攀谈起来,得知他叫杨育民,是西安周至人,因为商洛的白蒿味儿重、药性好,年年这个时候过来收白蒿,这都来第六年了。杨育民说,白蒿的采摘季很短,从农历正月底到二月底,最多持续一个月,再长就失去了药用、食用的价值,只能当柴火烧了。这阵子,他天天开着货车到沙河子、夜村、棣花等地收购白蒿,逢集就在集上收,不逢集就在农村收一些散货,这样下来,一月至少能收两万多斤。杨育民告诉记者,他把收来的新鲜白蒿都及时地发给了西安的一家保健品公司,这一个月他就能挣3万元。
  38岁的党春玲是夜村镇的一名留守妇女,这阵子,她除了照看两个孩子上学,闲余的时间都会上山去采摘白蒿,一天能摘七八斤,一斤按3块钱卖给贩子,也能挣点零用钱。如今在商洛农村,像党春玲这样的留守妇女,在照看家庭之余,去山上采摘野生白蒿换取零花钱,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