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赵川镇的美丽蝶变
代绪刚
文章字数:2699




  “过去穷赵川,到处是荒山,牛儿愁,羊儿愁,人愁无吃穿;今日新赵川,山山有果园,果儿红,茶儿香,树树都摇钱。”近期,在商南县赵川镇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赵川,这个秦鄂交界的红色小镇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在这条艰难的脱贫路上,每一个干部和群众都迈着铿锵的步伐。在这场艰辛的战役中,赵川镇干群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役,使广大贫困村、贫困户逐渐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从穷乡僻壤到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
  找准“穷根子” 下对“药方子”
  随着商南县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赵川镇干部群众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各驻村干部、帮扶工作人员及村两委人员,认真对全镇贫困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劳动状况、帮扶需求等基础信息进行排查摸底,做到底数、任务、问题、村策、责任五个“一口清”。
  在此基础上,全镇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办法,做到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对有能力外出就业的,积极联系组织外出务工;对愿意发展产业的,通过小额贷款、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予以帮带;对不愿意外出务工、自身又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的“三无”户,各村党支部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建基地、选派“帮扶员”等途径帮他们脱贫;对兜底户,结合低保等有关政策,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紧紧抓住发展光伏扶贫电站的契机,镇上干部大力宣传光伏产业贷款政策,鼓励贫困户贷款,目前已办理光伏贷款70户,保证每年年底户均分红3050元;建成联村光伏扶贫电站2个,村级电站1个,联村光伏电站分别在前川社区、后川村,目前已建成并已并网使用,村级电站在腰岭村,3个电站共计带动贫困户914户,优先带动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确保了社会兜底保障人员有稳定收入。
  以贴息贷款为根基,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贫困户生产经营活动和增收创收项目。镇政府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村产业扶贫的支持,2018年全镇11个村全部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各村通过互助协会向本村村民发放贷款,贫困户享受贴息,非贫困户低息,助力各村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在镇干部的协调下,淤泥湾村以30万本金为抵押,在邮政储蓄银行贷款150万元,本村的贫困户根据发展需求,向村上申请贴息贷款。目前,已为48户贫困户发放贷款。
   下活产业棋 念好致富经
  目前在赵川镇,万亩板栗基地、千亩核桃基地、千亩油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莲鱼共养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正蓬勃兴起。近年来,镇上大力发展山地经济、生态循环经济、产游一体经济,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在全镇成立合作社25个、打造产业基地21个,将贫困户牢牢绑在产业链上,形成了“村有产业基地、户有致富门路”的工作格局。
  同时,利用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茶三借三种”模式狠抓产业发展,形成了重点茶叶种植区域;按照“借鸡还蛋”“借鹿还茸”“借袋还菇”产业模式,在店坊河村引进投资1.39亿元的秦川猪生态养殖项目,在大阳坡村、石堰河村发展梅花鹿养殖,在文化坪村新建冷水鱼养殖基地。利用镇域山地广之优势,发展白芨种植、苍术、油用牡丹、核桃产业园。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农特产品销售链条,畅通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赵川镇山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好、自然环境优,该镇以大阳坡村、石堰河村、松树垭村为重点,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大力建设核桃产业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以前川、后川、淤泥湾、店坊河为重点的茶叶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区域,有效带动茶叶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将发展林业经济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有机结合,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在前川、大阳坡、耀岭、文化坪等村和社区种植油用牡丹,沿商郧路建成了万亩连翘基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致富产业风景线。
  另外,结合老府湾美丽乡村、淤泥湾疙瘩庙水上风光和滔河风光,大力发展红色游、乡村游、两日精品游,累计开办农家乐60多家,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立赵川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培养电商营销人才,打造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农特产品销售链条,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引导贫困户发展订单产业,畅通销售渠道,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让老百姓真正地从发展新兴产业中快速富起来。
  改善生活环境 破解脱贫瓶颈
  “60年的新家梦,今个儿终于变成了现实,没想到这一辈子穷得叮当响,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屋,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从转路沟搬迁来的李大妈指着她的新家高兴地说。
  赵川镇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进程。面对这一实际状况,赵川镇下大气力实施了“移民搬迁”和“基础配套”两大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贫困户生存难、生活难问题。对农村贫困人口优先实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了前川、后川移民小区排水、排污、亮化绿化、物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集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为了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赵川镇按照“缺啥补啥、补齐短板”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对贫困村全面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力实施危房改造和联户入户路建设工程,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广大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庭院花草吐芬芳,水泥道路进村庄,晚上路灯亮堂堂,田园药材十里香,特色民居依山傍,广场起舞精神爽。”这是当地流行的一段顺口溜,也是赵川新貌的真实写照。
  能人效应 挺起脱贫“脊梁”
  赵川镇有名的女能人王青瑞,她通过艰苦创业,办起了老府湾瑞发酒厂,不仅壮大了家乡酿酒事业,还让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她的酒厂每天用工20人左右,除了酿酒师傅之外,百分之八十的都是贫困户家的剩余劳动力,日均工资150元,一个月能干20天,月收入3000元,酒厂年销售酒5万斤左右。
  像王青瑞这样的酒厂在全镇有20多家,赵川镇把酿酒作为一个短效支柱产业来抓,以短效产业拉动红色旅游、中草药种植等长效产业,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让经济活起来,让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让所有贫困户按期脱贫。
  赵川镇将激活带头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通过组织收看先进致富宣传片,进村入户宣讲、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将致富信息和相关技术信息传送给农户,安排致富带头人外出培训,增强致富带富技能,树立引导作用,有效激发农民争当致富带头人排头兵,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如后川村谭军、石堰河村刘道堰、前川社区周佣新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为镇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后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2019年,进入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关键时期,赵川镇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在向着决战贫困的高山攀越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