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武关一掌闭秦中
——读《丹凤县志(1991-2010)》
文章字数:1139
  张世民
  丹凤县置县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庚。不少人到丹凤去,都说要造访龙驹寨、看看棣花村。然则那里一江清水,两岸文脉,更有无尽的历史掌故和民俗风情,完全展现在厚厚的县志文献之中。
  丹凤县是历史语境的秦关楚塞。关中四关,函谷关、大散关、金锁关之外,面向东南的关口就要算武关了。武关是秦关还是楚关?除了搞秦汉史的学人会去留意,两千年后的人们,早已不去计较其得失归属了。“武关一掌闭秦中”,自然是战国时秦的一时写照,而当沪陕高速穿隧而过之际,泱泱武关的雄势和伟岸也就在瞬间变成飞逝的魅影。一脉丹江,汇入丹江口,然后凿渠千里,贡献北国都市的人们,这又是现代中国的新的传奇。丹凤县为清水进京,奉献了资源也奉献了产业与环境。
  丹凤县是山水旅行的天然渊薮。且不说当年韩愈贬谪时的“雪拥蓝关马不前”,过了秦岭脊梁的蓝关要隘,下一道险峻的关口或许就数武关了。隋唐时期,位居朝堂之上,一言不合则贬谪岭南,能否再见长安,那就要看个人遭际了。丹凤县所处商於古道,正是这样的地理要冲。这里是水旱码头,“北通秦晋,南接吴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舍陆登舟,踏上东行的舟船,纵无万里长江的雄阔豪迈,亦不乏两岸青葱的旖旎气势,沿着丹江而下,货运通畅,人员往来,正是那时商州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今陆上交通顺畅,高速公路交织崛起,“丹江漂流”也就只剩下水上旅游了。
  丹凤县是文脉兴旺的人文宝地。登山临水,历来是文化人歌抒胸怀的坛场,而考古证今,更需要那种穿越山水的语境。龙驹寨是丹凤的根,丹凤的魂,这里也是“龙争虎斗逐鹿地”。商山四皓,尝隐居于此;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一代名相元稹、韩愈,也都逡巡于此。明清以降,这里更是荆楚移民的落脚点。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族源本出中原,千百年后又重游故地。正是这种秦山楚水,秦风楚韵,孕育了商洛花鼓,孕育了丹凤民歌。
  丹凤县奔走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县境内既有“一江三河”(丹江,老君河、武关河、银花河),更有“一岭三脉”(秦岭主脉和莽岭、流岭、鹘岭),作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的气候区,这里拥有“地连秦楚,物兼南北”的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山高水深,物产独特,环境幽美,著名商标“丹凤葡萄酒”闻名遐迩,然则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亟待发展繁荣。丹凤县在传统产业与现代经济的相契合方面,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方面,仍然有巨大的后发潜力和未来愿景,丹凤人民必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如果说首轮《丹凤县志》尚属草创的话,那么踵继其后的《丹凤县志(1991-2010)》便属锦上添花了。全书16开本,彩插37页,印数5000册,旁征博引,资讯丰富,全面、系统地记述了20年间丹凤县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新探索,地方特色鲜明,堪称是一部前有可瞻、后有可鉴的重要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