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45年的健康守护
周琳
文章字数:1393
   
  一个村,一个家,1700多名村民的卫生服务室。
  一份信念,一份坚守,1.5万多个日夜的守护相伴。
  一名乡村医生45年穿梭于村民家中,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他的足迹遍及庙湾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小道,他用自己的坚守演绎着医者仁心。
  庙湾村是商州区腰市镇2018年脱贫退出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这里,既是村医屈高民的家乡,更是他梦想扎根的地方。
  45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他诊治过的病人数不胜数,但从不收取出诊费。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医药费都是有钱就付,没钱就先欠着,村里的孤寡老人甚至免费治疗。从回到村里行医至今,他免去的出诊费和医疗费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万元。
  40多岁的屈西军一说起屈高民就眼角湿润,感恩之情溢于言表。2006年,屈西军的父亲屈保运被查出患了胃癌,巨额的治疗费,远远超出这个本就贫困家庭的承受能力。而屈西军的母亲也患有脑出血,瘫痪在床,屈西军隔几日便要去卫生室取药。由于经济拮据,他总是挠挠头、面带愧疚之色对屈高民说一句:“叔,账先记着。”2016年,屈保运终没能扛过病痛的折磨,去世前,嘱咐屈西军:“娃啊,欠你叔的账咱要还上啊!”办完后事,屈西军便第一时间去找屈高民算拖欠的费用。屈高民拉着他的手说:“好娃哩,这么多年就没记过账,哪用还。”“叔,这叫我咋感谢你哩!”屈西军瞬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屈高民笑着回了一句:“叫这声叔,就不用说谢。”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到城里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乡亲们有需求,屈高民都会陪同诊疗。他还经常上门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查心律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扶贫政策、疾病预防知识,把党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
  自己的难处,屈高民似乎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和他心里对乡亲的惦念比起来,这点小病小痛真是微不足道的。村民们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上门诊治。刚开始看病的时候,没有交通工具,他背着沉重的出诊包,翻沟、爬坡、过河……一天到晚跑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冬天坡陡雪滑,他冒着风雪翻山出诊,摔倒了再爬起来;大半夜,他背着出诊包,举着手电筒独自出行,月亮似乎已经成了他最好的伙伴。说起这些过往,屈高民只是淡淡地说:“医生就是治病救人,我不去,良心上过不去呀。”
  屈高民的三个子女都居住在外地,经常说要接他过去享儿女之福,陪他安度晚年,而他总是说:“我都60多岁的人了,到了大城市不知道能干啥,这里需要我,我走了乡亲们咋办啊!”背过身,屈高民却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
  80多岁的周凤娃老人,患有心肌梗死,去年12月份,在屈高民住院期间,老人病情恶化不幸去世了。每每想起,屈高民眼里充满愧疚。他说,要是他在的话,老人得到及时治疗,说不定还能多留几年。面对村里的留守老人,屈高民留下来的这份信念更加坚定了。
  作为一名已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屈高民除了看病,还捐款捐物,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2014年的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则贫困学生求助的信息,便立马打电话核实,在得知学生是洛南人后,专程赶往其家中了解情况,与其家人深入交流,并坚定地说:“这孩子我供,但是不能让孩子知道有人在资助她。”然而,这一供,便是四年。
  屈高民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公益网站,默默资助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虽然我没有挣下钱,可我活下了近2000多个乡亲的信任。我觉得我活得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