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城市创建应强化生态社会效益
文章字数:992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市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厚植生态优势,做强生态经济,优化环境质量,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柞水县为例,他们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各项工作的做法,值得关注。
  这个县坚持组织先行,夯实生态保障。他们成立了由县长、分管副县长领导,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层层夯实责任。还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暗访相结合,全程跟进督查,并聘请西安绿环林业服务有限公司对创建成果进行评估,及时整改督查评估反馈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生态名片。突出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生态建养三个重点,大力实施“三边”造林和身边增绿工程,先后提升改造公园和绿地6处8.6公顷,绿化道路115条700余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44%,镇办绿化覆盖率和村庄林木覆盖率分别达38%、35%,村级绿地广场覆盖率达80%以上,先后创建全国生态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市级“秦岭美丽乡村”3个,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
  坚持森林建养,构建生态屏障。聚焦社川河、乾佑河、金钱河三大流域和西康铁路、西柞及水阳高速等交通要道,累计绿化城镇、村庄沿线155公里,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3.6万亩,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1.6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51.15万亩。利用中幼林抚育工程,定向培育森林生态屏障,提升林分质量12万亩。每年利用春秋两季,组织干部群众义务植树60余万株,森林资源涵养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功能得到全面增强。
  坚持产业培育,释放生态效益。围绕脱贫摘帽,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产业化培育,利用可伐指标实施木耳“1153”计划,建成年产2000万袋木耳菌包生产线5个,发展木耳专业村19个,“柞水木耳”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林下经济,累计发展核桃、板栗和中药材108.7万亩,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实现绿色增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年旅游综合收入达50亿元以上,生态产业已成为县域发展的强力引擎。
  笔者认为,柞水县以森林城市创建为契机,突出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的提升,让广大市民和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森林城市创建所带来的大好福利。

读者 黄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