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心关爱 用情帮扶
——记山阳县城关街办优秀帮扶干部杨金琳
文章字数:1559
杨金琳(右)慰问贫困户

  蔡铭
  杨金琳今年45岁,现任山阳县委维稳办副主任。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杨金琳经常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心用力用情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舍小家、顾大家,赤城为民、无私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普遍赞扬。
  系统学习,制定精准帮扶“路线图”。2016年,山阳县委政法委联系葛条村后,杨金琳就主动承担8户贫困户帮扶工作,为全面掌握脱贫攻坚有关政策,她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扶贫相关优惠政策,努力做到政策清、底子明,每周帮扶日都深入贫困户家中,通过与贫困群众拉家常、问冷暖,详细了解帮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经济收入、现实困难等情况,并根据8户群众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产业发展到位,“八个一批”政策落实到位。村民许新柱、许文锋、华小平3户安全住房无保障,她及时宣传易地移民(扶贫)搬迁政策,动员他们奔富路、挪穷窝,并协助他们积极争取葛条村移民搬迁房,让这3户群众有了新房子。
  真情帮扶,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初到葛条村,如何尽快拉近与贫困户的“心理距离”?作为农村长大和有着多年下乡工作经历的杨金琳自有一套工作“秘笈”:与其苦口婆心说给群众听,不如放下身段做给群众看。群众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总有一天能得到群众的信任。进村入户,她没有把自己当作县城来的扶贫干部,让群众感到不舒服。每到一户,她总是亲切打招呼、嘘寒问暖,在贫困户家里就像回到了娘家,主动帮助打扫卫生、收拾东西。很快,杨金琳就与葛条村的贫困户相处得像一家人。
  村民许文锋小儿子身患尿毒症,她不仅积极宣传健康扶贫相关政策,还多次与山阳县医院、卫计局和民政局联系,帮他联系合疗报销、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事宜。村民华三性年过六旬,全家3口人,女儿远嫁外地,为帮老人解闷,杨金琳时常会到家里坐坐,和老人唠唠家常,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一来二去,老人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闺女”。去年中秋节,杨金琳拎着月饼去看望老人,老人硬是要回赠几个鸡蛋,还笑着说:“这是我们乡下的规矩,女儿回娘家,总是要回点东西的。”杨金琳把贫困户当亲人,把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倾力帮扶的故事,深深印在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杨金琳((右右)
  抢抓机遇,打通群众脱贫“致富路”。葛条村是城关街办5个贫困村之一,距山阳县城15公里,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712户群众,其中贫困户312户1047人,贫困发生率达39.3%。全村山大人稀、交通不变、土地贫瘠,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杨金琳所包的贫困户大多位于该村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尤为滞后,严重制约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经过多次进村入户,她深刻认识到,要做好葛条村驻村帮扶工作,就必须打赢“三场战”、脱“三顶帽”,即打基层党建战、打脱贫攻坚战、打安居工程战;脱后进帽、脱贫困帽、脱危房帽,形成党建领头、扶贫推进、安居保障的大扶贫格局。
  目标明确后,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精神文化脱贫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使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找准贫困问题、触碰致贫矛盾、探索扶贫方法。为改善全村基础设施现状,打通群众脱贫致富路,她积极协助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抢抓国开行贷款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争取立项并启动实施盘中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硬化和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目前各项工程正紧张有序进行。贫困户华三性、陈伯记危房改造因担心资金不足,迟迟不愿动工,杨金琳二话不说就从工资中拿出1000多元,购买3吨水泥支持他们修缮房屋;贫困户华均社等想致富无技术,她积极联系山阳县科技局,为该村争取科普示范村经费,用于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示范建设,这一切对于贫困户来说都是雪中送炭。
  杨金琳说:“扶贫的道路上,只有真情相待和无私地付出,才能赢得群众的依赖,帮助贫困群众走上康庄大道。”这个质朴的女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