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记商洛市劳模、柞水县溶洞管理处主任霍海东
文章字数:1162

  本报记者 李亮
  他一心扑在景区建设发展上,带领景区员工闯关夺狭,攻坚克难,通过10余年的努力,将柞水溶洞由一个单一的小景点发展成为集地质科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景区;为了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他依托景区“转化器”优势,努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逐步实现了“旅游+脱贫”的深度融合,让一方百姓受益。他就是商洛市劳模、柞水县溶洞管理处主任霍海东。
  自开展脱贫攻坚战役以来,霍海东带领景区全体职工,以创建全域旅游为契机,全面发挥景区行业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然禀赋,加快景区旅游资源发掘的同时,努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通过“三个带动”,实现“旅游+脱贫”的深度融合,确保助力精准脱贫。
  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霍海东亲自宣传和动员群众,组建辖区内村域旅游型集体经济,形成景区、社区、农户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资源整合、劳动就业,实现了旅游企业与社区两委会和社区居民完美融合,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有效解决了旅游企业发展空间不足、要素不全、资金短缺、群众基础不稳等问题,为景区内的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企地互惠互利提供了条件。
  为了真正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脱贫,霍海东通过深入调研,决定组建“景点观光+人文感受”的旅游模式,将依托优势旅游资源,注重农村旅游产业,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小吃店、购物店,重点扶持发展100户特色餐饮、客栈、手工作坊、茶馆、咖啡馆、酒吧等新型业态。仅洞天福地景区内的银杏谷围绕“三变”流转土地48亩,成立合作社1个,吸纳入社群众40人,发展星级农家乐20多户,开发保安保洁、水电保障、餐饮服务等岗位20多个,全部用于贫困群众就业,年人均收入5500元,基本实现了贫困群众户户有技术、户户有门道、户户有收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康宁之地。近年来,在霍海东的努力下,共整合资源、资产、资金折合价值1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5%,共带动农户1100户3369人,年实现收益120多万元。
  “脱贫不返贫才是关键,不能仅仅通过算账来增加农民收入,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产业带动,才能保证贫困对象和周边群众持续增收。”
  在开展曹坪镇九间房村包扶脱贫过程中,霍海东通过与“四支队伍”深入调研,2018年种植菊花400亩,形成菊花产业。同时,又协助有条件的老百姓发展农家乐9户,其中3户为贫困户,打造“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买农家货、享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
  在霍海东的努力下,2018年,柞水溶洞景区共接待游客130.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1020万元,创社会效益56202万元。景区先后获得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陕西著名商标”“中国十大旅游名洞”“陕西十大地质名片”等荣誉称号。今年,柞水溶洞景区又踏上了全面启动5A级景区创建的新征程,相信,在霍海东的带领下,溶洞景区的建设发展必将为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