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一名有温度的好医生
——记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负责人黄学斌
文章字数:3224


  记者吕丽霞
  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神秘的地方,但对于黄学斌来说,这里是他和战友们与病魔搏杀的前沿阵地。当那扇蓝色的门缓缓关上,留给病人家属的是焦虑、希冀和难挨的等待,而留给他们的则是争分夺秒、忙而有序和动人心魄的抢救。
  45岁的黄学斌,带领着他的团队,从2018年6月份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独立设置以来,自主完成80多例冠心病介入手术,为商洛的心脏病患者打开了一条挽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认可和群众的赞誉,他也被评为商洛市“身边好青年”,当选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2018年成为市政协委员。
  一心为病人着想
  黄学斌出生在镇安县一个普通家庭,199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他从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奋斗到市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负责人,担起心血管病急危重症救治的重担。
  这一切,来源于父亲的教诲。参加工作时,父亲教导他,一个病人一条命,你一定要有怜悯与感恩之心,多替病人着想,做到最好。从那以后,父亲的话刻在心头,时刻警醒着他,一走就是几十年。
  2005年,黄学斌调入市中心医院,做了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从那时起,危重的病人他就全程陪检。在他看来,心血管病起病急、变化快,有时会在做检查时突发状况,如果自己跟着陪检,能随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且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检查信息,在病人突然发病时给以及时的处理。于是,在市中心医院,心脏病人做检查时,身着白大褂的黄学斌跟着跑来跑去成了一“景”。
  2018年秋季的一天早上,诊室外病人排队就诊,诊室内黄学斌和一名病人聊了半个多小时还未结束,有人焦躁不安,急着催促。一位护士劝道:“别着急,黄医生正在给病人解释病情呢!”原来,长期临床中,黄学斌发现一些病人心理因素大于自身病情,即使用尽了现代医疗技术,症状也没大的改观,因为这群人还合并了“心理障碍”。他就对这类病人开展“双心治疗”,即“心理+心脏”治疗模式,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关爱做起,让他们卸去心理负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双心治疗”需要花费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细心解释,努力让病人免去反复奔波之苦。对住院病人,他在心理疏导的同时,教会病人自我管理,让病人回家后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疾病。
  在科室,黄学斌是出了名的“善人”,对患者热心体贴,视他们如亲人。2012年的一天,一名老人突发心绞痛到他们科室就诊,看到老人情况比较严重,他建议住院治疗。老人告诉他,两个儿子远在新疆,老伴还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他是来照顾老伴的,自己却病了,要做手术没人照料。他立即帮老人联系到了儿子。手术在即,老人的儿子找到他,塞给他一个红包,满脸乞求的神情。为了给他们一个安心,他接过红包,把钱交到老人的住院账户上,父子俩对他感激不尽,连连道谢。冠心病病人术后一年内要定期做检查,老人因为老伴瘫痪需要照顾,加上交通不便,他便让老人复查前给他打电话预约,以防白跑一趟。于是,有时是晚上八九点,有时是凌晨四五点,老人的电话就来了。梦中惊醒的妻子责怪道:“这么早打电话,你这病人怎么回事?”他笑着解释道:“老年人起得早,可能是想赶早车,又怕我不在!”就这样,他乐呵呵地接了电话,给老人做完检查,又乐呵呵地将他送出科室。
  当了二十多年医生,黄学斌只收过两面锦旗,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并非黄学斌医术不高,而是他一遍遍地告诫病人及其家属:“你们住院本身就花费大,出院后还要长期服药,一面锦旗都得几十块,有那闲钱,多买盒药吧!”
  三夜两天的紧急抢救
  冠心病中急性心梗最为凶险,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部分病人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生命。作为一名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医生,黄学斌与他的团队经常与死神赛跑,“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是他们的作战口号。
  今年1月份的一次经历,让黄学斌永生难忘。11日早10时50分,科室来了一名病人,脸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胸口憋闷疼痛,这是典型的心梗症状。给病人做了心电图,明确为急性心梗后,他们迅速做好手术准备,11时30分开始手术,40分钟不到开通了闭塞的血管。接下来,送病人进监护室进行后续治疗与观察,等病人病情平稳,已是五六个小时之后了。当天晚上,他被电话铃声惊醒,又来了一个急性心梗病人。他一边电话指挥抢救,一边紧急赶往医院。又是一番与病魔的博弈,完成手术后,容不得喘一口气,他立即召集人员研讨下一步诊疗方案,预防可能发生的情况。等工作处理完,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本想陪家人过个周末,没想到又来了一个急性心梗病人,面对妻子心疼的眼神和孩子哀怨的表情,他一转身又匆匆出了家门。两天之内3次生死竞速,休息严重不足,黄学斌觉得自己体力严重透支。没想到更惊险的还在后面,13日和14日凌晨,医院急救中心来了两位急性心梗病人,病人反复发生室颤,病情万分凶险,生死在一瞬之间。接到电话,他又是立即赶到医院全力施救,十几次电除颤后,病人还是反复室颤,如不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病人很难救活。于是,他们连同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一边积极抢救,一边准备手术。接下来,他们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手术。就这样,连续两个夜晚从半夜熬到第二天下午,终于将两名危重病人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紧张而又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觉得筋疲力尽却满心欢喜,有什么能比5条生命更重要呢?
  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信赖,市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不到一年时间就做了80多台手术,成功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在商洛树起了品牌。黄学斌介绍道:“心梗病人最宝贵的时间是发病初的90分钟,以前经常出现患者家属选择西安的大医院,但往往在路上病人就没有了生命体征,我们努力做好这些,就是希望商洛的患者能信任我们,就近治疗,挽救生命!”
  相信团队的力量
  到目前,心脏重症监护室只有4名医生,12名护士。分科不到一年,靠着和西安大医院甚至同级医院无法相提并论的软硬件实力,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黄学斌的“秘诀”是团队协作。
  黄学斌说:“如今内科的诊疗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团队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医院把这帮人交给我,我要给每个队员打造出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线,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医院带出一支精良的心脏科队伍。”
  从业20多年,从基层卫生院到市中心医院,丰富的工作经历让黄学斌建立起自己的医学知识架构。为了紧跟时代,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多年来他坚持购回最新的心血管内科书籍认真研读,经常浏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专业期刊,读研究生3年,主攻心血管内科,使自己在专业的深度上和知识的广度上都得到提升,成为业务精英。
  带教年轻医生时,黄学斌总是谦和认真地和年轻人交流探讨,遇到问题,从不给他们标准答案,而是一起研讨,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去思索,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从而积累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科室的年轻医生,他倾囊相授,告诫他们,现代心内科医生不仅要会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还要学习心血管介入治疗,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施教中“放手不放眼”,紧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极其细小的问题都会记在心中。随后,他把他们召集起来,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促使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如今,在他的传帮带下,科室的两名年轻医生已经能熟练完成动脉穿刺,并能在指导下较熟练的完成冠脉造影术、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等介入手术。
  黄学斌认为,一个人学习和动手能力最强的时期是30岁之前,年轻人更需要吸收外界的新理念,学习新技术。全国心血管方面每月都有高层次学术会议,他将医生轮流派出去学习,科室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医生轮流当主讲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每次遇到疑难危重病人,大家一起上,共同讨论,各抒己见,最终确定最佳救治方案。这种开放、包容的管理方法,助推了年轻人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团队散发出活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回想起自己的从医路,黄学斌有无限感慨:“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笑着说,自己始终用汪国真的这句诗激励自己,无论多难,一定要坚守初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