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麦杏黄
文章字数:1652
   李 慧
  一担上农历五月,麦子就慢慢黄了,杏也熟了。村人把这种跟着麦熟而熟的杏叫麦黄杏。
  每次回老家,都是匆忙来去,仅在父亲家停留片刻,陪父亲说说话看看电视,拉拉家常。今天回来,父亲常躺的躺椅是空的,弟媳说老父亲在另一个院子里摘杏,我才得以走进这个多年没有进去过的街道。
  十字口,小时候爬过的老槐树还在,依旧空着心却枝繁叶茂,遒劲的枝条天问般扎向碧空,树下的水泥围挡让我再也钻不进曾经钻过的树身。四十年前,树底下有着碾盘,人拉着麻石磨子,一边转着圈,一边拿小扫把往磨眼里扫粮食,有时候是扫拌油烤干剪碎的辣子。磨眼里一边喂进去颗粒粮食,一边咕涌着粉末状谷物,磨得细细的了,停下来,扫进竹编的簸箕里,回家用细眼箩筛了,粗糙的部分喂猪喂鸡,细粉蒸馍擀面打搅团。如今,槐树还在,碾盘早已不知去向。
  还不到饭点,巷道里各家门前都坐着依稀有着年轻时样貌的村人,只不过都垂垂老矣。见了面,或多或少有些愣怔,一时想不起来该如何称呼。几秒钟过后,那份哗啦啦的记忆便绽放在彼此的脸上,眼神里透着热,“多少年都没来这个街道了,你还好吧”,这样的话透着热络、含着亲切。“妹子,来哥这坐”,引科哥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房子盖了几院了,弟兄几个都在一搭盖着”,说着,引科哥顺手指了指近处的三处房子。
  对面的家门口,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默默地看着这边。我走过去,大声地叫着伯伯,看似年轻的脸庞,掩盖不了老去的耳朵,不大声听不见。我说,“你看我是谁?”老人笑眯眯的,嘴里哇啦哇啦地说着什么,旁边的爱香嫂说,“瘫痪多年了,也认不得人”“你哥也瘫痪几年了”。村里人老几辈子居住在一起,地缘变成了亲缘,各家的祖上繁衍了子孙满堂,也传承着“亲戚”满村,而实际上却并无半点血缘关系。
  空气中弥漫着熟麦时节特有的燥热,麦子马上能下镰收割了,院子里的杏也黄了。翠绿的叶子蓊蓊郁郁,金黄色的杏一疙瘩一疙瘩挂在树梢,收获不及,就落了满地金黄。院子不是我家的。是我远在新疆的四爷爷盖了多年预备着养老的,可惜四爷爷退休以后腿脚不好,退休后住回老家成了一辈子也实现不了的心愿。三年前,四爷爷和我亲爷以及远在四川的三爷爷,一年之内相继离世,弟兄三个年轻的时候感情很好,殁了都约在了一年离世,去了那边也要不离不弃。个个高寿的他们,除了我爷老在了熟悉的土地上,埋进了祖坟,那弟兄俩谁也没能如愿。如今,这院子交由我叔父打理,偶有新疆回来的叔叔姑姑们回来度假般住几天,院子里偶有人烟,然后再就是长久的荒芜。今年,我叔父去了深圳照管孙子,院子的钥匙交给了我父亲,包括这院子里的樱桃、核桃和杏。
  满地打滚的麦黄杏,由于没有打药,有的已经遭虫咬,好端端饱满的杏上黑了一块,看上去枯萎、没有色泽。生命又何尝不是这样,疾病、衰竭就像这杏上的虫眼,带去了我的亲爷、三爷和四爷,他们留下了一树青杏般的孩子,我的父亲、叔父以及我和弟弟们,都将一层层滚落在这黄土里,深深地埋进土里,继续留下一树青杏般的子子孙孙,慢慢变黄、成熟、掉落。
  老父亲爬在梯子上摘杏,桶挂在梯子一侧,黄灿灿的杏泛着太阳色,地上落得到处都是。我捡起来一个,擦了擦,咬了一口,很甜。“门口的伯伯是不是引科哥家的伯伯?”我问父亲。“就是的,侯忠贤么,你大妈妈走得早,他今年83了。”我头一次知道这位83岁老人的名讳。在村里,只有小孩之间骂仗才会直呼对方家长的姓名,骂起来仅仅只是大声喊叫着对方家长的姓名,就意味着最恶毒的咒骂,这样的咒骂会引来一场撕打翻滚,直到双方大人闻声赶来喝退灰头土脸的孩子们,然后各自拉着自己的娃娃回家。因此,这么多年,每回村里,总是叔叔伯伯婶婶嫂子的叫,对方叫什么名字却全然不知。甚至直到今天,村里人殁了一茬又一茬,我也只是在主家门口挂出来的白布门牌上知道这些老人的名讳。
  杏结得很繁,摘了一桶,还有满树金黄。提着桶,关上院门的时候,那个坐在轮椅上一直笑眯眯的伯伯还在那里。
  巷道里空旷了起来,人都回家吃晚饭去了。夕阳薄薄的洒下来一片金色,巷道里的树们就披挂着一树金黄,像是结了一树的杏。
  我回到父亲家,也真正回到了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