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专家支招
如何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报记者李亮
文章字数:638
   
   
  刚入六月,就有很多家长开始忧虑秋季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孩子才两岁,从未离开过我,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家长王婷焦虑地说。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朱才宝。
  “对于学龄前儿童,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朱才宝说。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障孩子成长的基础。“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朱才宝说,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为孩子立规矩。比如,保证孩子按时睡觉,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等;带动孩子参与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礼貌习惯是形成孩子品行的根本。“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要从家长做起。”朱才宝说,比如: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家长的礼貌招待,会为孩子树立榜样;吃饭时,长辈、客人不动筷,自己不先吃;父母呼唤应即时答应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在这个竞争压力非常大的时代,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无可厚非,但也应讲究方式方法。可以通过共同参与的形式让孩子爱上学习。”朱才宝说。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家长可以经常播放音乐;孩子喜欢听故事,家长就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阅读环境,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体会感悟。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家庭内部教育观念需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在孩子进步时,要学会赞美,在孩子犯错时,也要不吝批评。”朱才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