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铺包药有讲究
文章字数:672
  张新全
  生病求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情。在西医未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一直用中草药治病,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文化。比如,各地的中药铺对包药的方式就有不同的讲究。
  在商洛农村,一般包药都要用比较厚实的纸张,不能用麻纸,因为麻纸比较柔软,而且多用于丧葬,不吉利。有些特殊的药材必须用麻纸包起来储存,但也只能用于药铺,不能给患者包药。同时,药铺不允许用彩色纸张,否则会犯忌讳。一般患者来看病时,坐堂医生为其把脉诊断后,即开药方抓药,抓药一般称拾药,意思是病人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药物,可以迅速地治愈。药铺将所开的药材配齐后,就用纸包扎,一般不允许包扎得整齐四平,而是要用“猪头”状的包法。过去要学医,首先得学拾药,而最基本的就是练习包药,这是入门功夫。这种“猪头”状的包法,即药包要折叠得一边小一边大,有耳朵似的,很像猪头的形状,因为迷信的说法是猪可以“拱病”,药包愈像猪头病就好得愈快。包药时要特别谨慎小心,不可有任何差错,抓药时药找得快,包得顺利,便象征着患者的病很快就能治好,否则,如果配药时缺少品种、包药时不顺畅,或者包好后破包撒药,就会让病人心生此病难治或者好得慢之虞。这些包好的药,要用白线拴起来提着,不能抱着回去,提着预示这是灵丹妙药,抱着就觉得药重病重。
  这些讲究,自古以来在民间很是盛行。近几十年来,随着西药的兴盛、包装材料的增多以及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才渐渐改变了观念,不再计较了。不过,在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们心中,这些讲究依旧还有很大的位置。毕竟,从包药的要求和熟练程度,既能看出医生的行医本领和严谨风格,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