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就业成为脱贫的重要路径
——商南县“2019决胜脱贫摘帽”系列报道之四
文章字数:1479
  李治军黄全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商南县深入调研分析,针对普通、较弱、“三无”三个类别的贫困劳动力,着重实行“创业园区+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模式,逐一精准施策,取得了突出成效。就业扶贫对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
  针对普通贫困劳动力,商南县根据市场用工需求,下大气力实施转移就业。每年定期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调查摸底,将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就业指导等。
  在此基础上,每年精心组织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金秋招聘月”等系列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搭建起自我推荐、沟通洽谈的平台。积极与浙江海宁、温岭,江苏溧水,湖北枝江等地企业开展劳务协作对接,有组织地输出贫困劳动力。
  期间,商南县发现,打零工的贫困劳动力“有活儿干几天,没活儿就歇着”,收入不稳定。为破解这一问题,今年3月开始,县上探索在村(社区)组建劳务合作社,由村干部或“能人”担任负责人,将打零工的贫困劳动力吸纳为社员,由合作社提供务工信息或对外承接劳务项目,帮助他们稳定就业。目前,这一做法正在该县逐步推开。
  针对能力较差、出门务工有难度的较弱贫困劳动力,商南县提出了“抓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的思路,实行“政府推动+园区拉动+企业带动+贫困户联动”的模式,把建设扶贫载体作为促进这部分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抓手,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创业孵化园、镇办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扶贫基地,引导支持企业在县城、镇村移民搬迁安置点建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为了抓好创业带就业,商南县加强政策支撑,大力实施资金倾斜,对经认定的就业扶贫基地,每新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每人每次500元的奖补性补贴;对开展岗前培训的落实培训补贴、生活交通费补贴,还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对经认定的社区工厂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达到员工总数1/3的社区工厂,对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补贴。在推进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发展中,为了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商南县增强针对性,灵活方式,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能。截至5月底,商南县已建成27家就业扶贫基地、12家社区工厂,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累计招工1500人次,务工贫困劳动力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此外,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人群,从2018年开始,商南县对症下药,用足政策,创新开发四类岗位,安置“三无”人员就业,着力破解他们的增收难题。
  开发村组公益性岗位,在全县10个镇办121个村(社区)的所有村民小组,分别开发1个就业扶贫岗位,聘用本组“三无”未脱贫贫困劳动力,主要从事河道、道路清洁等工作,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岗位补贴。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在全县69个贫困村开发,主要从事治安联防协管、绿化保洁、互助幸福院等公共服务工作,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岗位补贴。腾退城镇公益性岗位,将年度城镇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全部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落实公益专岗,对全县8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公益专岗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将编制外、计划外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纳入计划开发。截至2018年底,商南县通过开发四类岗位共安置1579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1579户5925人实现增收。
  可以看到,商南县采取的分类施策办法针对性强、措施好、抓得实,就业扶贫成效一年比一年显著。据统计,脱贫攻坚以来,该县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4731人,带动10878户3972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