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政府建平台 贫困户受益
山阳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王荣金
文章字数:3679


磨沟食用菌基地一瞥


  张新娥经常在木耳基地打工,为家庭增收脱贫努力。


  德青源公司蛋品分拣包装车间,工人正在对鲜蛋进行分拣包装。

  ◆泥腿子当上产业工人 

  赤日炎炎的六月,山阳县鹃岭山头拥有120万只蛋鸡的金鸡扶贫产业园里,家禽饲养、屠宰、饲料加工、销售,各个车间一派繁忙;十里铺街办磨沟、高坝店镇蔡家庄等6条流域831个标准化大棚里,采摘木耳、晾晒木耳、分袋包装,一个个乡村大妈双手忙个不停;板岩镇庙台村移民小区的晗诚服装服饰加工厂里,伴着那些来自移民小区的农家大嫂、小妹手脚忙碌,传来一片嗒嗒嗒嗒悦耳的缝纫机器声……正在大棚采摘木耳的高坝店镇井岗村村民张新娥说:“多亏县上在我们这里建了个木耳大棚,让我们这些出不了远门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张新娥是井岗村二组村民,她和丈夫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丈夫过世后,留下两个儿子,如今她虽然给长子娶了媳妇,又有了孙子,可还有个小儿子正在读高中,家庭负担重,生活的重担压得她一直喘不过气。去年,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在他们村里建起了137个食用菌大棚。从租用土地到建设大棚,村里人到工地打工,现如今食用菌大棚管理,用的基本都是本村人,而且是贫困户劳力优先。张新娥虽然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但是采摘、晾晒木耳这类活儿她完全能干得了。她说:“我现在每天可以挣到60元钱。”像张新娥这样的井岗村民不在少数,近期在木耳大棚里,每天都有60到80个本村村民在此打工。有了木耳大棚,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
  2017年冬,山阳县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在吸收合并原山阳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山阳县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山阳县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是应党中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而诞生的国有企业。自成立以来,他们把企业业务发展与全县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任务,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短短一年多时间,投资6亿多元,在全县相继实施了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光伏扶贫电站、食用菌产业园、社区工厂、移民(脱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等扶贫项目建设,有力地助推了全县脱贫产业发展。 

  ◆金鸡报晓传佳音
 
  在山阳县城东十里的地方,有一道襟连流岭和鹘岭的南北走向的山脉,历史上叫宏农岭。明代时期,因这道山岭多有杜鹃栖息,便更名为鹃岭。而今的鹃岭山头,少有“布谷布谷”的杜鹃鸣叫声,时常响起的是运输车辆穿梭往来的喇叭声和日产60多吨鲜蛋卖出后点钞机的点钞声,以及广大贫困户获得收益后欢快的笑声。
  金鸡扶贫产业园项目是山阳县的一个重点扶贫项目。项目由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赁经营的大型现代农业生态养殖园区,也是山阳县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3.65亿元,其中北京德青源公司投入流动资金1.04亿元,山阳县财政投入固定资产建设资金2.61亿元。建成的金鸡产业园分为北区养殖区和南区加工区。北区占地912亩,建设有120万只蛋鸡产业园、2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万立方米沼气发电厂、5.9兆瓦光伏发电站等项目及办公设施配套工程;南区占地95亩,建设年生产1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占地70亩的西北蛋品交易中心以及食品加工厂。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2.6亿元,北区蛋鸡区已建成达产达效,日产蛋85万枚;沼气发电厂、有机肥厂、光伏发电站和办公区配套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南区饲料厂、蛋品交易中心和食品加工厂已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2亿元以上,利税4013万元。截至目前,该公司为全县6606户贫困户设置公益性岗位1364个,2018年237个村(居)集体经济共享受收益分红447.98万元。
  据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正有介绍,金鸡产业园项目通过“125”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精准扶贫,即依托一个产业园区,精心打造“金鸡”、“光伏”两大产业,带动贫困户享有五大收益。一是资产型收益。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按照一定额度配资给贫困村、贫困户,全县237个村(居)6606户贫困户将政府配资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金鸡扶贫项目,每年保底受益分红700万元以上,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无收入问题。二是生产型收益。通过金鸡扶贫项目的实施,助推部分贫困户掌握了蛋鸡养殖和饲料厂加工技术,带动农民增加种植小麦、玉米、杂粮等农作物来获得经营性收入。三是财产型收益。结合“三变”改革,引导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项目用地涉及群众637户,其中贫困户238户,户均年增收600元。四是三产型收益。金鸡扶贫产业园建成后辐射带动当地物流、加工、租赁、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带动群众从事服务业增加收入,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00个。五是劳务型收益。园区在建设期间,贫困户优先参与园区建设,增加务工收入,目前累计贫困户用工78户。园区建成后,直接解决400多贫困人口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听了代总经理的介绍,让人不由人不从心里为该县的科学决策点赞。

  ◆光伏扶贫增能量
 
  山阳县多数村、社区,特别是贫困村,多年来都是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村上想给群众办点实事没经济支撑,只能空口说白话。怎样才能让村集体有长期稳定收入项目?2017年至2018年以来,山阳县探索实施建设光伏发电站,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38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共建设7处总装机容量30.398兆瓦的联村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5400万元建设的129座总装机8.04兆瓦的单村光伏扶贫电站,让这些光伏发电并网销售,销售收入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这样一下让所有村都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目前全县所有光伏发电站发的电已全部并网运行,年发电量约为3844万度,年电费收益约为3267万元。
  县上派驻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的党建指导员潘春前说:“光伏发电收益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为了将这部分收益合理分配,山阳县通过整合涉农专项扶贫资金将建成的联村光伏扶贫电站,由贫困村集体进行回购,按照一定的资金比例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电费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和奖励补助型扶贫,优先扶持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收益分配坚持在脱贫攻坚期内以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受益为主,将70%用于贫困户增收扶持,每户按照5至7千瓦配置,每户年收入约3500至5000元不等,30%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脱贫摘帽后,所有收入归村集体。30个深度贫困村每村确权200万元266.06千瓦的光伏扶贫指标,每年存电费收益22万元;99个一般贫困村每村确权150万元199.595千瓦光伏扶贫指标,每年电费年收益17万元。“2019年上半年的收益,在6月底前兑现到各个村。”潘春前说。
  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货收入,不仅给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也让那些非贫困村想给群众办事有了能力,村级组织在扶贫帮困中也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推手。
 
  ◆基地工厂聚人心 

  山阳自古物产丰富,更是食用菌的适生地。脱贫攻坚工作中,山阳县将食用菌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县域支柱产业,倾力打造中国功能农业——富硒黑木耳之乡。通过科学规划,确立了“一心、两带、八流域、十园区、百基地”的产业规划布局。2018年,通过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建设食用菌产业园7处,共建设680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产运营。2019年计划再建设3处,总投资2400万元,新增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8个。与此同时,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在2018年投资2200万元建设社区工厂5处,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目前,所有项目已经建成,2019年计划再建5处,这些项目建成后,通过招商引资企业租赁经营。食用菌和社区工厂用工以招收当地贫困户劳力为主,有效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问题。该县一名叫党建勇的小伙子,按照每个大棚年3000元的租赁费,在磨沟租赁了100个大棚,种植吊带木耳170万袋。最近,木耳长势喜人,他每天要聘请60多名劳力加紧采摘,一天光工费就要支出5000多元。但按照常规计算,每个吊带产干木耳1两,每斤干木耳售价30元,这笔丰厚的收入,让他对未来充满了自信。承包经营的老板满怀信心,那些贫困户也是个个心花怒放。十里铺街办磨沟里杨庄贫困户郝彩霞介绍,她今春以来在食用菌大棚打工两个多月了,每月上班20天左右,每天收入80元,短短两个月能挣3000多元了。板岩镇南沟口移民小区的晗诚服装服饰加工厂一正在加工服装的工人笑着说道:“来这厂子打工,好像又回到集体大生产时代,挣了钱,一天日子还热闹,让人活得有劲。”
 
  ◆旧宅腾退助发展 

  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代正有介绍,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该县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任务5623亩,归还移民搬迁建设用地任务4278亩。截至目前,已完成腾退搬迁户6859户,总复垦面积2492亩。项目实施后,除了有效增加全县耕地面积,为发展农业增收,同时可结余流转土地1344亩,通过市场异地交易,力争为山阳县扶贫攻坚增加5亿元以上资金投入;搬迁户还从本次拆除腾退中获得拆除旧宅基的补偿,全县24853户搬迁户,可获得补偿金49706万元。山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治明在杨地镇华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复查时,一边给群众算收入账,一边介绍说:“这是一举多得大好事。拆了旧房不仅恢复了耕地,还让乡村美观了,群众能拿到政府的补贴。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们一定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