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镇邮电所
任 文
文章字数:1967
  洛河小镇位于秦豫交界之地,商贸云集,语言混杂,来往客商频繁。自古乃兵家重阵,多少陈年旧事,多少人间趣闻,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的来龙去脉,寻访到它的逸事踪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洛河小镇工作,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除了书店就是邮电所。邮电所房子比书店修得阔气,五间青砖大瓦房,屋檐比书店高得多,门面也很讲究。一律的绿色门窗,窗上安装着明晃晃的玻璃,玻璃颜色也呈绿色;门是质地较好的木板五扇门,油漆成深绿色,全打开室内一切显现眼前。进入营业厅,一眼看去最醒目的是报栏,当然是最新的报纸了。《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以及才复刊的《商洛报》,吸引着小镇上的文化人常来这里看免费的新闻。那时的书刊报纸是新闻的传播主要渠道,要了解国家大事就得看报纸、听广播。因此,寂寞的小镇文化人除了闲时在洛河畔溜达,就是到书店、邮电所看书看报纸过眼福。
  《商洛报》每周开辟一期“文艺副刊”,能经常读到诸如贾平凹、京夫、方英文、鱼在洋等本土名家作品,也可看到外地名家的新作,更多的是扶植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的园地,我也是其中之一,时常得到编辑老师的扶植与奖励,发表了更多的作品。周二周五出刊的两期报纸到我们这个小镇,往往推迟两天才到。这样学校的报纸由我亲自去取,教师才能按时看上过期的新闻。因为邮电所离学校很近,学校就在邮电所的后边,出了校园前门跨入邮电所后门进去,就可以拿到分好的报纸杂志。邮电所的新老邮递员是从来不会制止的,我与他们常交往混的熟,也省了人家一份差事。不过信件杂志是要登记的,马虎不得。
  那时,我在小镇除了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更多的时间就是读书看报纸和写作。因为我爱好文学,学校订阅文学杂志的我最多,来往信件的也是我最多。邮电所小王常开玩笑说他简直成了我的专职邮递员,每有我的信件到来,小王总是特地送来或隔窗喊话(小王的窗户正好对着我的窗户,中间隔着一条小巷)让我亲自去拿。每周我都向外边发送一二封信件,当然也回收一二封信件。我不知道,那时的编辑老师有那么多的时间,以可贵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给文学爱好者不厌其烦地回信,指正鼓励。无论发表是否,编辑老师都给你回信,谈作品谈人生,与基层文学爱好者交朋友。那些年我写得多发表的少,但收到的编辑老师回信很多,简直可以编辑成一本小册子。难忘1986年6月,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当时在《长安》杂志小说组任编辑的乡党贾平凹老师写信,同时邮寄我的多篇诗歌习作,贾老师看了我的习作推荐给编诗的编辑看,并回信指出我所写诗的不足之处,鼓励我“多读多写,贵在坚持”。至今我依然保留着这封信,并时常翻阅反思。如果说我今天仍然对文学充满着一种火热的激情并坚持文学创作,能在贾老师主编的《美文》杂志发表作品,还要感谢向贾老师一样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编辑们,是他们引领着像我一样的文学守望者跋涉前行……
  后来,邮电所来了几个年轻人,和小王一起分配到所属乡镇邮路送报,分担了小王在小镇周边送报纸任务的是一位年龄接近退休的老马。与老马同龄的人常开玩笑:“老马老啦,跑不动啦。”小镇上各个单位的邮件也慢慢多了起来。于是,我经常来往于邮电所,分担了我们学校的送报任务。邮电所的领导很感激,老马也很感激,我也很乐意。与我隔窗说话的小王成了离镇上四十多里的乡邮员。每天清晨,都能看见他用绿色的自行车驮着一些报纸、杂志和信件,戴着草帽,车头上绑着一个毛巾,从我们学校门前出发往乡下骑车而去。晚上回来,邮袋空了,浑身却沾满了泥土。若是刮风下雨,可以想象小王在邮路上的情景了,风抽着身子车把紧握艰难前行;雨淋着头顶眼前模糊骑车在泥泞路上行进,往返,奔波,成就着一个皮肤黝黑的、灰头土脑的、精干嘻笑的小王。还有,他还得负责所属邮路的巡线任务,这事儿也马虎不得。
  那年秋风习习的好日子,跑乡邮的小王结婚了,婚礼是在邮电所举行的。他的媳妇个子高高的,与小王很般配,是个乡下聪慧的女人。结婚房子是已退休的老马的房子。婚礼上,一些年轻人嬉闹迫使小王道出了真情。小王跑邮路常去这位乡下女子家喝水、吃饭,也顺路在镇上给其买些日用品,一来二往的两人建立了感情,也私定了终身。一年以后,小王有了儿子,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再后来,邮电所业务的扩大,人员有所增加。当然,想象得到邮电所更是人头攒动,生机活泼了。这是我离开小镇后的事了,听说小王进了县城邮电局,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我们相处的日子,一条小巷隔着两边窗户,一声招呼过来玩耍,吸一口烟的功夫就到了,乐也醉也,似乎就在眼前……
  那时,我常和小王在小镇的老街上溜达,踏着光溜溜的青石板,听着从店铺里传来的洋溢着时代气息的轻音乐,令人心潮澎湃!逢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老少村民纷纷聚拢到小镇赶集,想买到合心意的东西。即使不买什么,也想凑一份热闹。听到的是混杂着不同地域的方言,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捏着手指头、打着手势的哑语,感受的是小镇生活的温馨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