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情系马炉铲穷根
——市科协帮扶马炉村脱贫见闻
文章字数:1801

 都晓莉程刚张宏
  “炉岔沟,麻石头,十料庄稼九不收”“马莲台、马莲台,叫花子要饭都不来”。地处秦岭深山的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事处马炉村,民间流传的这些顺口溜由来已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刘西有带领群众靠着12把镢头艰苦创业,初步解决了马炉群众的温饱问题。这面旗帜的作用,在市科协精准扶贫中,再一次被发扬光大。2018年,马炉村人均支配收入达到932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1.2%,在丹凤县率先实现脱贫出列。
  走进马炉,地披绿装,天蓝如洗。条田呈梯,蓄水成库。通村水泥路平整干净,农家小院花草吐香。纪念馆农耕机具陈列有序,励志文化宣传催人奋进。30岁的大学生村支书杨阳深有感触:“市科协帮扶以来,小山村真的有了大变化。”
 
  党建引领开拓群众致富新路
 
  马炉村是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全国劳模刘西有的故乡。2016年,马炉村贫困发生率达28.4%。
  市科协始终坚持党建领航促脱贫思路,大力弘扬刘西有精神,深入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组织力。积极协助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村里有朝气的年轻大学生村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在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市科协按照长短结合、急缓并重思路,从基础设施短板入手,先后从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5万元,新建了马炉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3万元为村委会购置了办公电脑5台,打印机两台。挤出办公经费1.2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截至目前,全村新修通组路3条6.1公里,拓宽改造3条5.5公里,新修便民桥1座,危房改造两户,整体民居环境提升改造103户,改厕改圈110个。
  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精准扶贫,将村集体土地、林地、水库、学校等资产资源注入商洛市申农公司,实现了贫困户参股经营全覆盖。精神鼓舞催生脱贫内生动力
 
  精神鼓舞催生脱贫内生动力
 
  市科协自包扶马炉村以来,联合村党支部开展了“发扬刘西有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纪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刘西有精神,鼓舞激励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通过不懈努力,马炉村终于被确定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党性教育基地,刘西有也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市科协就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开展了“四扶、五风、六化”精神文化脱贫活动,广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以精神文化铸魂,思想道德润心,帮助贫困户树立志气、更新观念。全村先后评选出5名好公婆、5名好儿媳、5名脱贫攻坚标兵、15名道德榜样并进行表彰奖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了引导和激发贫困群众创业热情,市科协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资两万余元建成了马炉村“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爱心积分卡”在“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物品,激励其规范道德行为,向好向上向善。
  炉岔组67岁村民王书民因病致残,三口之家只有一个劳动力,他挂在口前一句话:“死不了,活不旺,不是党和政府,我还不如叫花子。绝不能给政府再添麻烦了,要靠自己苦干实现脱贫。”他对记者说:“我人残心没残,通过科协扶贫我开了心窍,脱贫致富的信心大着呢。”
 
  科技助力释放产业富民效应
 
  市科协充分利用科技扶贫优势,在马炉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先后组织30多名专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培训村民1000人次,培育了一批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同时,帮助马炉村建立国家级山茱萸科普示范基地1处,成立了山茱萸专业协会和山茱萸科管服务队,为群众赠送化肥万余斤,喷雾器、修剪工具等设备30多件,科普图书、科普挂图200余套,并投资3万元在马炉村建设了“科普e站”,有效开阔了贫困群众的视野。
  在特色产业增收上,市科协帮助村上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草编厂和农产品加工作坊群,发展水库冷水鱼养殖3万尾,科管山茱萸20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连翘600亩、雪莲果50亩、金皂角350亩,高山蔬菜160亩……为产业增收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针对集体经济“空壳”实际,市科协协助成立了马炉村互助资金协会,吸收116户贫困户为会员,组建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股金分红,盈余进行利益分配。目前,通过光伏发电和冷水鱼养殖,带动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9320元。
  五年来,马炉村先后被市委授予“全市追赶超越暨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授予“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连续4年被丹凤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市科协被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派驻马炉村第一书记连续三年被丹凤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