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多姿多彩的华美心巢
刘少鸿
文章字数:1784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算是真正进入春天了。春天是个令人蠢蠢欲动的季节。年轻人欲放飞梦想,年长者却想着新燕归巢。姚元忠此时给我发来书稿《春之巢》,真是正当其时。春之巢,这个书名让我思索良久。面对春天,元忠兄是要筑巢而居,安妥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永远生机勃发的灵魂吗?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春之巢究竟在哪里?还是得从文章里寻找答案。在这里,有他滋养终身的童年梦忆,有深沉悠远的故乡风物和灵魂源头,有充满了浓浓亲情人情以及雅致生活情趣的心香浸染,有临窗观澜,于尘世广众与私密空间之间的思考与感悟,亦有行走四方,在陌生地方发现与感受久违的感动。所有这些,足以搭建起一座内涵丰富又多姿多彩的华美心巢。
  组成元忠兄这座心巢的六组构件,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三大支点:
  一是深情的童年梦忆与浓厚的故乡风情。姚元忠说,唯有童年所见方能滋养终身。而故乡,则是记忆的源头和灵魂的深处。作为同代人,我们的青茐年少时代留下的记忆几乎是一样的:罩子灯,小火盆,照亮山路的手电筒,暖脚的葡萄糖瓶子……童年生活犹如火凼畔的时光:有点古朴,有点清苦,有快乐也有惆怅,但充实,但温馨。那种深沉的情愫已深刻地溶入我们的血液里。元忠兄用他深情的文字将其从记忆深处拽出来,让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我们重新回望与审视自己的根源,让在福窝里长大的后辈们知道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最单纯的情感浸染,最持久的时光留痕。
  故乡永远是心灵皈依之地。姚元忠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细腻的。他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着家乡西口程家川一带的风物人情,审视着变化与喜悦,抒发着留恋与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故乡的发展变化必然是巨大的。当元忠回到家乡,再也找不到外婆那熟悉的老屋和当年那融融的乡情。看到的是北阳山上吃草的牛儿都有了重重的心思与浓浓的乡乡愁。(《初冬的乡村》)他不能不思考自己所面对的严肃而现实的问题:“人世间,物事总是生生灭灭。有些消失是一种欣喜的进步,有些消失却是一种遗憾的缺失。我们究竟该如何在进步中防止缺失而不留遗憾呢?”(《岭沟口的变迁》)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话。而这话在姚元忠的记忆里,是外婆那朴实而觉悟的语言:老屋是祖宗留下来的根儿,得守住。(《外婆的老屋》)心中自然就会生发出由衷的期许:“我心中暗暗企想:‘现代’固然很好,可千万别丢了原始生态的风味哦!”(《风物程家川》)
  二是深邃的临窗感悟与淳厚的温情心语。临窗观世,置自身于攘攘红尘与私密空间之间,是个有着特殊意味的角度。人在寂静处,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在这里,有他关于人生“横杆”设置、欲望“龙头”把控的看法,也关于看路、走路、退位等问题的思考,有职场、官场等社会公众问题的思虑与感慨,也有关于亲情、人情以及雅致的生活情趣的记述。
  三是欢快的山水情怀与蕴积的旅游文化。我与元忠的最近一次谋面是在塔云山。彼时他刚从局长位上退居二线,正在帮忙做着塔云山景区的建设与宣传推介策划工作。这部书稿的最后一辑,应是他这一时期的成果了。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一旦与兴趣爱好结合了,那便自然会产生令人愉悦的效果。元忠兄是喜欢旅行的。在祖国的远山近水之间,都曾留下过他的屐痕浅印。他也善于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久违的感动,并乐于与人分享和传播这份快乐与感动。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这种美好,我们从元忠的书中是处处可以感受得到的。
  姚元忠的文笔朴实无华,却让人读着顺畅舒适——犹如他的容貌,亦如他的品性。散文是最见作者性情的文体。我不喜欢满纸堆砌着华丽辞藻和成语的浮华文字。朴素简练的表述其实是最美的文学语言。元忠兄的文章,叙述语言是朴实的,平静的,更是饱含着温情的,充满深沉意蕴的。
  不见元忠已有好几年了,但每于报刊读到他的文字,就像是见到了他那亲切而温和的面孔,圆圆的笑脸上尽是热情与诚恳的笑容,想着就令人如沐春风。于文学而言,我们都是业余为之。回头想想,我们这大半辈子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所历所感,太多太多。这其中,能令自己反复回味咀嚼者,能使自己于忙碌之中挤出时间记录下来与同道分享者,必有其难以割舍的深切感悟与深长意味。这部《春之巢》,便是元忠凝多年心血而集成之结晶!当此春花烂漫之季,他以书稿示我,并嘱为小序。于我而言,一者却之不恭,二是甚感荣幸,遂有如上小感。谨颂元忠兄青春常在,文心波涌也!(本文系作者为姚元忠散文集《春之巢》所作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