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篇值得称赏的散文佳作
若 白
文章字数:948
  看到7月25日《商洛日报》副刊上周知的《故乡的坐标》,很高兴,连读两遍,确有点爱不释手。因此,我愿推荐给读者认真一读,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做政务工作的朋友,不要与它失之交臂。
  我以为这是一篇美文,其突出特点有三点。
  其一,谋篇结体严谨有序。文长六七千字,这在散文中算得上长篇大作。可是文章不分章节,一气呵成,可以想见作者写作时是满怀激情不能自已的情景。正如苏东坡谈他的作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全文没有浮艳夸饰的辞藻,却把作者对故乡(山阳县)的深情厚爱,镕铸于流畅激越地娓娓叙说之中,感人至深。
  其二,文字简洁凝练,语言鲜活有味,毫不冗繁拖沓之弊。这使我想起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字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割断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汪先生被今人誉为当代“散仙”,语言之美之讲究,可想而知。周知的这篇散文,的确具备了汪先生所说的品质。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30多年前我在地区文化局工作时,高信同志曾送给我几篇周玉瑛(周知)的散文稿,说“这个年轻人值得关注”。他一直夸其文章语言文字很通灵,很到位。那时周知是山阳县林业站干部,参加工作不久,也只是20岁出头年纪。此后我和高信选编《商洛文艺丛书·文学卷》,就收录他5篇散文。看来周知是一直在默默锤炼自己的文字。
  其三,看到同版刊发了王若水(对此人我不了解)写的短文,评价了周知这篇文章,说这是一篇“地理散文”,而且指出它不同于抒情散文和游记散文的特质,我很赞同。因此,我在阅读时,特别留心周知对山阳一县全境山川地貌、自然物产、民情风俗、人文历史、史事古迹的叙说,觉得作者始终言之有据,取舍有度,做到了准确不误,把握十分到位,毫无如今常见的一些野狐禅类的戏说,充分体现其郑重严肃的文风。因此,虽说它仍是一篇文学散文,我以为亦可入史,如若再修撰《山阳县志》,不妨将它冠于卷首或为“代序”亦无不可。
  很感谢周知同志,盼他有更多佳作奉献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