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创建村级劳务组织促群众稳定就业
文章字数:1172
  本报讯(记者余婷)今年以来,商南县积极组建村级劳务组织,让用工岗位需求与群众务工意愿精准对接,有效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累计实现就业5.2万人,劳务经济收入6.3亿元,其中6021户7251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零散务工多、收入提高难,闲散劳动力多、企业招工难,劳务纠纷多、权益维护难,涉管部门多、信息统计难等问题,县上探索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搭建用工组织和富余劳动力精准对接平台,并于2018年5月开始,先后在青山镇青山社区、湘河镇莲花台村、过风楼镇水沟村、十里坪镇马王沟村开展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贫困劳动力”模式,实现了用工组织和富余劳动力的精准对接。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普遍不高,就业信息不灵通的现实,商南县全面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全县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技能情况,加大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引导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建立务工岗位台账和就业需求台账“两本账”,及时在镇村通过村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以及微信公众号、劳务交流群等途径,及时发布就业岗位和务工需求信息,定期开展人岗对接,实现精准匹配。
  各镇村在“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模式上,探索创新了5种组织形式,即:“党支部+能人大户+贫困劳动力”,主要是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跟随能人或大户参与就业和劳务;“党支部+贫困劳动力”,由村两委组建劳务服务组织,组织技能性差,侧重于服务型的贫困劳动力参与就业和劳务;“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劳动力”,主要是村集体组织强大,有一定的建筑或劳务承包资质,在集体经济组织中专门设立劳务组织(或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就业或务工;“党支部+劳务公司+贫困劳动力”,主要是和各地劳务公司长期建立劳务输出关系,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务工;“党支部+基地+贫困劳动力”,村支部依托村上的产业基地成立务工队,常年参与产业基地务工。通过“一种模式”“五种形式”的建立运行,将农村能人大户、产业基地、贫困劳动力镶嵌在就业扶贫的链条上,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商南县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相关政策,指导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建设,制定出台激励奖励政策,分级成立维权组织,加强日常督导和成效考核。各镇办党委政府通过建立保障机制、政策扶持、服务配套,在岗位需求、务工需求信息上精准匹配,创新拓展信息传递方式和渠道,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加精准、全面、周到的服务。村党支部引导村域企业、能人大户成立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村级劳务合作组织通过承接劳务项目、组织务工、提供就业服务,带动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通过一系列规范管理,“用工方”招工更便捷,用工更加精准,“务工方”求职更顺畅,务工更稳定,收入更可观。目前全县10个镇办共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64个,吸纳打零工劳动力324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8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