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春正当时 不予负流年
在最美的年华奉献基层教育
刘 媛
文章字数:1597
  在最青春的年华他选择了最壮丽的事业,他为自己这一年的努力感到自豪。他就是来自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商南县富水镇初级中学支教的山东小伙张伟。

山区支教收获满满

 
  近日,见到张伟时,他告诉记者,说起与支教的缘分,或许早已注定。大一上学期,当张伟路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展台时,“支农支教”的字眼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到西部支教的梦想就这样住进了张伟的心中。
  2018年9月,张伟正式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长安大学帮扶的商南县支教。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在秦岭深处照亮一群孩子的未来。于是,满怀希望与热爱,他踏上前往富水的道路,开始了难忘的支教生活。
  “时间过去300个日夜,因为支教,我终于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奉献才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奋斗才是生命最美妙的姿态。”张伟说。记得初到富中,宿舍里的一窝蟑螂让张伟整夜提心吊胆,第一次吃酸汤面,他的胃抗议了一整天,取一次快递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一样大汗淋漓。生活的不适已经让他感到身体疲惫,但工作的不顺让他陷入更深的迷茫与苦恼。作为班主任,卫生、纪律总是让他忙得晕头转向;作为英语老师,学生们反映讲课太快、作业太多,难以适应。他曾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做足了准备,但是那段时间里他甚至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山区教师。
  往后的日子里,张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张伟每天坚持挤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一有机会就向其他班主任讨教经验。6点出门与孩子们一起跑操,22点查完宿舍回去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每天晚上疲惫地躺在床上,但一想起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和可爱的笑脸,就仿佛有了无尽的力量。
  还记得某一天下午,张伟一如往常地批改作业,忽然发现中间夹着一张纸条,字迹工整地写着“张老师,非常感谢您,您让我懂得了努力学习的意义,我一定好好学习。”那个普通的下午忽而变得特别了,有一股强烈的幸福感温暖着张伟,如同涓涓溪流滋润心房。张伟觉得,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期望学生们也能看得见。他热爱这份珍贵的教学工作,希望能让每个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进步的喜悦,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教育扶贫献力公益

 
  来到富水镇之后,张伟才真正了解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班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家庭的贫困让他们显得更加独立坚强,但由于生活和学习上缺乏关爱,他们往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相对较差。这让他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
  他们研究生支教团7人,都积极响应团委的号召,投身脱贫攻坚战,深入贫困家庭,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在学校里张伟结对帮扶班内5位贫困学生,结对以来他开展家访慰问、心理辅导共计36次,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为后进生辅导功课,尤其是地理、生物两门弱势学科。他还联合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组织开展“点亮微心愿,青春助扶贫”活动,收集了355名贫困生的心愿,筹集了共计两万多元的物资,为孩子们在冬日里送上了一份份关怀和温暖。
  张伟说:“教育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方式,虽然力量微薄,但我们愿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传递自信、力量与希望,助力贫困家庭彻底脱贫,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虽已离别初心不变

 
  记得来时的口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时间总如白驹过隙,支教生活即将结束,离愁别绪,分外难言。这里有张伟最牵挂、最不舍的小天使,有他最难忘、最珍贵的回忆。孩子们调皮时他发过火,受伤时他流过泪,他们的笑容能扫去张伟所有的烦恼,他们的进步能让张伟自豪许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和家人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学生们。
  尽管已经结束支教生活,可张伟表示,在今后无论在哪里,他都会大力弘扬五四精神,不断前行,不断奉献,积极投身到青年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他坚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托起孩子们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