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个“围绕”促搬迁 三个“打造”稳就业
——山阳县移民搬迁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3137

 宏祥小区

信隆小区

南宽坪镇服装加工厂

西照川镇社区工厂   
  

李军 毛警

 
  移民搬迁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着一家一户的家园重建,还关系着一个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重构。近年来,山阳县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根本举措,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斩穷根”,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总体目标,坚守“全面、严实、精准”原则,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初心,狠下“绣花功夫”,三个“围绕”促搬迁,三个“打造”稳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精准”抓搬迁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立足“十二五”陕南移民搬迁经验基础,山阳县在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时,坚持把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排在第一位。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摸底调查,逐户、逐人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通过数据清洗、接续调查,进一步了解群众搬迁意愿,摸清搬迁底子,敲定了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12866户54042人,编制了《山阳县移民搬迁2010—2020年十年规划》《山阳县“十三五”移民(脱贫)搬迁专项规划》,明确了“谁要搬”“往哪儿搬”,为以后精确施策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规划项目选址。项目选址关乎安置点建设的成败。山阳县严格落实“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选址要求,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达到房产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组织发改、住建、资源、水务、环保、移民等部门对全县拟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进行现场勘察,拿出意见。经统计,全县“十三五”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59个,全部达到了项目选址要求。在采取集中安置的同时,山阳县规范分散安置,对采取分散安置的,严格执行“五不准”要求,即不准在不通水、电、路、讯的地方建房;不准在不安全的地方建房;不准单庄独户建房;不准在原址重建;不准在未经规划选址的地方建房。
  精准落实人房对接。按照人、地、房、业的精准对接要求,调整安置计划、对接户型设计、完善年度方案,优先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统筹安置同步搬迁对象。按照搬迁对象安置意愿和家庭人口类型,分类识别,全面落实先人后房、人房精准对接,实现精准搬迁安置。 

围绕“精细”抓管理

 
  抓好安置项目精细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坚持“抓早、抓小、抓好”,以管理精细化促工作规范化,突出抓好项目质量安全,落实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做到质量安全、成本可控、功能实用。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五制”管理,做好项目规划评估、行政审批、公开招标、工程管理和决算审计“五大类”档案资料报备。对移民搬迁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监理,通过招投标确立了5家监理公司提供监理服务,杜绝了移民搬迁项目“自建自监”现象,务必将移民搬迁工程打造成良心工程、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抓好后续服务精细管理。全面落实“五个一”建设,建立一户一档、一点一册、一镇一册、一县一册;探索建立“社区管理人和房、原籍管理林和地”的管理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实现“稳得住”;制定《山阳县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管理办法》,建立“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台账,强势推进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组建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助推移民搬迁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抓好专项资金精细管理。为进一步规范移民搬迁工作,扎牢制度笼子,用制度管项目、管资金,山阳县根据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山阳实际,印发了《山阳县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有效地规范了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按程序、按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实行“一季度一拨付”,确保专项资金不趴窝、不挪用。

围绕“严格”抓落实

  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住房面积和群众自筹“两条红线”。对年度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家庭人口结构合理分配安置房,做到人房精准对接。针对“1人户、2人户”搬迁难问题,通过危房改造、闲置资产改造、小集中安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安全住房问题。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超面积超自筹遗留问题整改工作通知》(陕国土资发〔2018〕78号)要求,做好2016年度前遗留问题整改工作。
  严格督查督促。严格落实由县委书记担责、县长挂帅、常务副县长主抓、相关部门和镇办主要负责人密切协作的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具体抓,一名常委副县长协助,强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按照“月督查、季考核、半年点评、年底交账”的考核机制,全力保障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成立移民搬迁督查指导工作队,对18个镇办移民搬迁工作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协调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严格作风建设。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年建设,坚持阳光搬迁、廉洁搬迁,着重对对象识别不准、套取移民搬迁资金、执行两条红线不严等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查处,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移民搬迁工作环境,保护搬迁群众利益,确保移民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山阳县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移民搬迁旧宅腾退复垦政策,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原则,通过建立领导包抓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激励奖励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确保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稳步推进。

三个“打造”稳增收

 
  打造工业园区促就业。坚持以“一区五园”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等五大产业链,先后落户了丰源氮化钒、恒瑞肉制品加工、奥科粉体等一大批创业促就业龙头企业。鲁保存返乡创办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在8个镇办创办10个扶贫车间,围绕“生猪屠宰、肠衣加工、肝素钠提取”产业链,安置就业461人,带动贫困劳动力125人,人均年增收2.4万元;谢家金返乡创办家金商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核桃)+农户”模式,建成6条系列产品生产线,带动两万多户发展核桃产业,其中贫困户5000多户。据统计,全县返乡人士累计创办企业49家,新增就业岗位4600个,人均年增收1.2万元。
  打造产业基地促就业。紧紧围绕药果菌畜“四大全产业链”和“茶叶、中蜂、光伏、电商”等区域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模式,发展药果菌畜产业基地。络亿公司、惠农源等企业带动发展30个千亩、97个百亩以上中药材产业基地,带动就业1.32万多户;金鸡扶贫、鑫发牧业、意发生态等企业带动发展百万只养鸡基地1个、万头养猪基地8个、万头生态养牛基地1个,带动就业3000多人。和丰阳光、金山食用菌、板岩诚惠等10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了7条食用菌产业带,8个食用菌园区,47个规模化基地,带动1.1万户贫困户就业;山阳茶叶公司、莲花茶厂、延丰茶厂等企业带动建成万亩茶叶基地4个,带动就业7500多人。
  打造社区工厂促就业。在规模较大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和人口聚集镇村,采取“社区+工厂(基地)+贫困户”模式,培育和新建了一批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近年来,先后培育和认定社区工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102家,创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1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两个、市级社区工厂两个,带动就近就地就业357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16人,人均年增收1.1万元。朱风华在南宽坪和户家塬镇创办的惠慈、惠恩服装有限公司,吸纳就业268人,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82人;祝逢才在漫川板庙移民小区创办陕西天竺饮品有限公司,通过“三变”模式带贫297户,户均年分红1000-1500元,带动就业5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3人,人均年收入3.5万多元。山阳县先后被授予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先进县、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