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致富路上的巾帼力量
本报记者 李小龙 谢非
文章字数:1311

王满凤在检查菌棒,为下一次出菇作准备。
   
  在镇安县铁厂镇十里八村提起王满凤,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都说她靠勤劳撑起了一个家,种植香菇走上了致富路,成了人们心中的榜样。

靠地挣钱养家人

 
  7月30日,记者驱车来到新民村,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王满凤家,她正在香菇大棚查看香菇长势。看着一簇簇像小伞的香菇,王满凤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她搬来板凳和我们攀谈起来。
  王满凤今年54岁,是新民村村民,先后嫁了两任丈夫,不幸的是丈夫都离世,她只能独自照顾女儿和老人,谈到这些她情绪有些低落,说不想再谈正是这些坎坷,使她学会了坚强。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她就将希望寄托在家里的5亩地上,但王满凤不种庄稼,她种菜用三轮车拉去集市卖,卖剩的就送给敬老院。有了微薄的收入,王满凤一直种了好几年。
  2015年,王满凤看到当地村民自酿的甘蔗酒很受市场欢迎,但由于种植甘蔗太过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因此甘蔗酒产量少。王满凤看到了商机,她种植了4亩地甘蔗,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亩产1.4万斤,榨出了4000多斤酒,按20元一斤的价格出售,不到两年时间就卖完了。

种植香菇成名人

 
  2017年,脱贫攻坚如火如荼,村上要将100多亩地流转,统一建香菇大棚,包含王满凤家的5亩地。这对王满凤来说,无疑是要她的命,因为她要靠这些地养活一大家子人呀。
  愁归愁,王满凤想着与其将地给其他人,还不如自己干,于是她一口气从村里认领了42个大棚,准备种植香菇,其他人都认为她疯了,纷纷议论一个妇女照顾不了42棚的香菇。
  “村里和县里的一家食用菌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指导技术,所以我还是有信心干好的。”说起当时的情况,王满凤满脸笑意。
  就在王满凤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去年3月份,王满凤把10万个菌棒拉回来不久,发现有1万多个菌棒出了问题,技术人员查看后,确定是得了“链孢霉”,由于害怕传染,当即就把3000多棒就地埋了。又赶紧雇人将这些菌棒隔离,进行人工翻棒,并用柴油擦拭菌棒封口,然后进行消毒,一个半月后,终于恢复了正常,但这次意外让她损失了1万多元。
  “虽然有些受打击,但既然决定种香菇了,我就要种好。”从此,王满凤更加勤快了,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晚上8点才休息。特别是出菇期,每天6点就和雇来的村民摘菇,分级选菇,好的当天就卖了,品相不好的晚上进行烘干,有时忙到后半夜,第二天早上又继续。
  虽经历了一些波折,但由于王满凤的辛勤努力,一年下来42棚香菇挣了17万元,一下子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带动乡亲增收入

 
  通过种植香菇,王满凤不仅自己挣了钱,也带动了村里其他人。“在这里干活儿,人多热闹,还能挣零花钱。”今年81岁的陈云英家里条件不错,但她经常来王满凤这里剪香菇蒂,既和乡亲们一起消磨了时间,每天还能挣40元钱。
  “我一直在王满凤这里打工,入股还分了800元,也学习了不少种植经验,今年我自己种了4万棒香菇。”63岁的梁志海,家里6口人,其中3个是残疾人,今年也租村里的大棚种起了香菇,目前已经卖了2茬,挣了大约9万元。
  现在,村里有15户群众在王满凤的香菇棚里入股,每年分红800元,同时带动了2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王满凤看着这些香菇大棚,心中充满了希望。她说:“以后我还会继续种植香菇,自己过好日子的同时,带动乡亲们也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