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心中装满乡亲事
——山阳县王阎镇冻子沟村第一书记杨德来扶贫侧记
文章字数:6089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汪瑛 田琳


 杨德来(右)和镇上干部查看天麻生长情况  

杨德来入户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这是抽水马桶,在这解手上茅房,上完要用水冲,按钮在这儿;这是浴盆,在这里面洗澡,水龙头在这,这样开;这是席梦思床,睡上去软和舒服的很;看电视这样开,叔来——我教你用遥控,不熟悉慢慢来。”“你甭着急也甭担心,今黑我陪你住在敬老院,把这些都给你教会。”这是今年5月24日杨德来送村上62岁的五保户哑巴许世全老汉入住王阎镇敬老院时的一幕。
  第二天一起床,杨德来就问许老汉感觉这儿咋样?许老汉紧紧拉着他的手,哇里哇啦了半天,又不停地比画,眼里泛出了泪花。熟悉哑语的杨德来也比画着说:“满意就好、满意就好!”这是王阎镇冻子沟村第一书记杨德来驻村扶贫所办许多事情中的一件芝麻粒事。
  冻子沟村与商南县白鲁础交界,距县城110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是山阳县最大的行政村。这里山大人稀、交通闭塞。村子被连绵的大山挤压在三条深沟里,“望得见屋,走到得哭”是这里的真实写照,靠天吃饭是这个村的典型特征,村上曾多次上演年轻人找下对象不敢领回“看家”,而是借用川道亲戚房子来哄说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杨德来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农门,走出家乡逃离大山。经过刻苦学习,他考上中专成为公家人,从基层工作奋斗进城,最终成为人人羡慕的机关干部。然而,命运的安排却是如此的凑巧,二十多年后,他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故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从此,扶贫工作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追求。几年来,在他和驻村工作队不懈的努力下,205户贫困户搬出了大山。没有搬出去的,家门口的路通了、灯亮了、自来水接到了场院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儿时的名字“来娃子”。

“子不嫌母丑”

 
  2016年3月15日,山阳县举行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授旗出征仪式,县原物价局干部杨德来与全县107个县级驻村工作队300多名干部在人民广场庄严宣誓。得知自己要奔赴的地方是冻子沟村时,杨德来的心里一阵发紧。
  他太熟悉冻子沟村了,从小在这里长大,10岁时母亲不幸去世,父亲拉扯着他们兄妹8人艰难度日,吃了上顿愁下顿,除开4个姐姐,他排行老三,大哥先天性哑巴,二哥后来夭折,生活的重担早早压在了他的肩上。他一边务农一边读书,16岁那年考上了陕西省商业学校,是冻子沟村走出的第一个骄子,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天桥乡经管站,2004年调到县城机关单位,杨德来说自己“心里很满足,不用再回到穷山沟了”。但他时常会想起家乡,想起童年时的辛酸苦楚,想念那里的乡亲们,逢年过节,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回老家转一圈看一眼。
  这次以包扶干部的身份回到村里,他坦言:“心里很矛盾,那么偏远,基础又差,怎么杨德来(去帮?从哪扶起?”然而,他又想到“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那是自己的老家,即使再穷再难也得去。” 

“经受住了一场考验”

 
  2016年7月30日,是杨德来惊心的日子,他来到村里刚三个月,对散居的600多户村民的信息核查登记还没跑完,一场暴雨引发70多年没见过的大洪水。 
  “那天,我刚从商州考察养鸡项目回来,晚上就住在鱼洞河石柱沟组堂哥杨德荣家里,正商量着养鸡的事儿,突然下起暴雨,我们一晚上都没合眼,早上开门一看,邻居一户人家的厕所只剩半拉子了,门前的路不见了,只有汹涌的洪水。”杨德来说,自己当时第一想法就是赶快把这里发生的灾情向党委政府汇报,但电话打不出去,河水凶猛又过不去。无奈之下,杨德来只好先统计当地灾情,31日下午翻山越岭到大屋场,在石柱沟遇见了时任村委会副主任江贻群,两人把灾情汇总后,立即安排群众给镇党委送信。
  碗粗的树木拦腰折断、苞谷倒在泥窝里、牲畜被冲走……一场洪灾让本就贫穷的村子一贫如洗。
  “德来呀,你是咱们当地人,这么大的水灾,后头日子可咋过呀,你可不能不管哪!”群众的哀叹,杨德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灾后重建搞好!
  先得恢复用电。8月1日,杨德来组织群众运输电缆,当时在家的劳力少,他便带头扛电缆,整盘电缆太重,就分成若干小卷,像蚂蚁搬家一样一卷一卷地往各组扛。脚磨起了泡,肩膀渗出了血印。大伙儿看他太吃劲就劝他:“你是单位人吃苦少没熬下,硬活儿你吆喝大伙干就行了。”杨德来摇摇头,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与乡亲们一起干,才能给他们最大的安慰和信心。第二天下午供电就恢复了。
  接着修便道,修路就要占地,土地本来少又被水毁了,对于不少村民来说,修复水毁道路再次占地犹如割心头肉。杨德来主动上门调解矛盾,他认为自己是老家的人,乡亲们会听他的,但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修路是好事情,地占完了我咋生活?村上重修路往河边修,不能损害我的利益。”村民卢某情绪激动。
  “为什么咱们的路全部被水冲了?就是因为道路占了水路;为什么我们这贫穷?就是交通条件落后,政府给我们修路机会难得,修就修一条好路,把钱用在刀刃上,不然的话一涨水路就又没了,上一次扛电缆、背救灾粮的苦还想吃吗?”杨德来说完,又打出感情牌:“咱们是亲戚,别人都支持我的工作,你不支持我能行吗?”硬缠软磨之下做通了工作,对方终于松口了:“啥也不说了,你指哪挖哪。”
  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一个组一个组的干下来,杨德来在老家整整待了56天,水、电、路、通讯全部恢复,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完成,冻子沟村也因此被镇党委政府评为2017年灾后重建先进集体。“我经受住了一场考验。”杨德来说,这场水灾考验了他的耐力、毅力,也考验了他的用心、用情。 

“一把尺子量到底”

 
  “我们都是兄弟,灾后重建时我是全力支持你,给你帮忙做工作,指望你当第一书记了给哥办好事呢!结果你这一来就把我的贫困户资格取消了。”2017年初,精准扶贫数据清洗时,杨德来的堂兄杨德荣不想退出,在此之前,他家是贫困户,人也是村上照顾的生态护林员。
  “你名下有一辆面包车,按标准就该被剔除。”杨德来说得坚决。杨德荣气愤地走了,过了几天,他再次来找杨德来,这次很生气:“你取消了哥的贫困户资格就算了,起码也得把护林员给保住,你倒好,把我的护林员也弄没了,你是要当包青天还是对哥有意见?”
  杨德来张了张嘴,想给堂哥解释,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堂哥脾气倔又正在气头上,讲多了只能是火上浇油。
  杨德来晓得杨德荣家的难处,全家老小靠他这个顶梁柱,一下子少了收入保障,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从感情方面讲,杨德来也深感愧疚:回村里工作以来,经常吃住在堂哥家,堂哥在当地人缘好,经常给他帮忙做一些工作,帮他跑路,作为自己人,他却没能为堂哥做点什么。
  他给杨德荣发去一条信息:“我身为第一书记,如果我哥没有被剔除,怎么剔除别人?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我只能坚持政策标准,按照规定程序,这是我的职责,请求哥能理解。”杨德荣没有回复,从那之后也不再搭理杨德来。
  后来,当杨德荣在新确认的贫困户中发现,还有其他几位和他情况相似的村民的名字也不见了,生态护林员资格也被取消了,他理解了杨德来的心思。“党的政策对事不对人,我不符合贫困户的条件是事实,不管谁来当第一书记,都是要取消的,我不怪他了。”兄弟感情和好如初。杨德来还像往常那样,常去堂哥家里,给他讲最新的政策,与他谈心、商量挣钱的门路,给他介绍运输的活儿。如今,杨德荣把杨德来鼓励自己的话经常挂在嘴边:“人要有志不怕穷,穷则思变有前程!”

“甩开膀子放开干”

  “永盒,你回来了吗?”“房子在五楼,三个人的面积,明天赶紧去看下,万明主任明天来,你和他一起,你觉得行了给我打电话说一声。”7月14日,杨德来给贫困户赵永盒打电话,沟通搬迁的事儿。在这之前,按照镇上统一安排,赵永盒的搬迁安置点在山阳县城,可他嫌城里50多平方米的房子小,让给他重新调整。杨德来把这一情况反馈给镇上,得知高坝移民搬迁点还有房源,便赶紧联系赵永盒。
  挂了赵永盒电话,杨德来又给卢成有打电话:“房子钥匙领了吧?赶紧装修,早些住进去。”“8月底前拆完老宅,不然会影响后面的政策。”随后,杨德来在电话里叮嘱大西沟组的郑自明。
  “王阎镇共9个村,6个是深度贫困村,冻子沟村是全镇最远的村,山高、坡陡、切割深,2016年贫困发生率56%,是深度贫困中的深度。”王阎镇党委书记杨达贵说起冻子沟村时心情复杂:这片山水是自然天赐,也是现实的无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深山村咋脱贫?这是山里人的夙愿,也是这个深度贫困村最难啃的硬骨头。
  “搬!”杨德来认为,冻子沟的村民只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走出大山,才能有希望过上新生活。
  对于搬迁,上了岁数的人基本不同意。有人住惯了山里,上山打柴,下山种地,怕进城不适应;有人顾虑城里开销大,吃喝样样花钱,怕吃不起菜、买不起米面;也有人担心,没了土地就没了依靠,自家的土地、山林今后可咋弄?
  老人们故土难离,年轻人渴望搬迁,怎么办?
  “能搬的尽量搬,搬不走的按照政策标准逐户逐项对照落实。”杨德来的想法,得到群众和村干部一致认同。
  往哪儿搬?政策实打实。县里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统一规划安置点,临近县城或集镇、就业方便。搬出去,干什么?县里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配套,确保“稳得住、能致富”。
  57岁的陈世良,腿受过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媳妇常年哮喘。“虽然知道有政策,但我们都不识字,连申请都不会写,都是德来给帮忙,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搬到城里来住。”陈世良说,一开始他准备搬到丹凤县竹林关集中安置点,但半年多那里一直没有房源,后来,德来又给他帮忙对接联系到县城,2017年底拿到钥匙,去年8月搬进新房,现在他在城边的工业园区打工,每月收入两千多元。
  每一步都得想周全、衔接紧,对接搬迁点,核定搬迁对象、人数、面积,每一项杨德来都是查了又查,核了又核。“涉及乡亲们的切身利益,不能有丝毫马虎。”杨德来说,“截至目前,全村323户贫困户,分批分期搬迁205户,其中152户搬迁到县城,高坝镇安置18户,中村镇3户,照川镇5户,王阎镇20户,丹凤县城1户,商南县城6户。
  搬不走的贫困户留在村里干什么?杨德来在脑海盘算着这些人的增收门路。他一边联系争取项目,一边动员村组干部带头发展传统产业——中药材种植。“种药材相对成本低不费力,适合留下来的这些人。”杨德来说,目前村上种植白芨、猪苓、天麻、连翘共177亩,养蜂30箱,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一家。
  “自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我就想:使出最大劲,甩开膀子放开干,能干个什么样就干个什么样,只图对得起父老乡亲,落得自个儿心里也踏实。”杨德来这样说也这样做。去年以来,杨德来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冻子沟敬老院至鱼洞河,东沟垴、锅厂、石柱沟、椿树沟、狮子沟通组公路23公里;与电力部门联系架通火纸厂至大屋厂4公里的高压线路,完成大坪组1.5公里的低压线路改造,确保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质量;争取县土地整理中心项目资金,在大屋厂、锅厂、火纸厂、狮子沟、大坪等组新修河堤5600米,整理土地180亩;实施了民居环境改造,改厕87个,改圈9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52盏,建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村级文化娱乐广场;协调广电和电信部门,开通村级网络,升级基站4个;争取苏陕对接项目1个,带动贫困户10户;争取社区遗留债务偿还资金8万元……
  “与条件好发展快的村子相比,冻子沟还有差距,但与过去的冻子沟相比,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群众精神面貌,这几年变化都很大。2017年我们村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一,去年排名第二。”村支书谢家喜一脸欣喜地说。

“心中有数脚下不慌”

 
  “已脱贫户162户不存在返贫风险,今年拟脱贫户130户,放心户62户,缺项户64户,兜底户3户。年初排查发现问题经过整改,义务教育辍学学生两人已经返校就读,安全住房新增达标8户,易地搬迁人房对接并启动装修104户,解决收入不稳定户5户,两户安全饮水项目正在施工……”
  今年5月,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到王阎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杨德来现场口头汇报冻子沟情况。“底子清、情况熟、思路明。”张国瑜这样评价这位第一书记,称赞他的工作作风扎实,是一位称职的第一书记。
  “德来是我们村的‘活地图’,谁家有几口人,屋里啥情况,有没有患病的,喂了几头猪……他都能给你说得一字不差、一人不漏,对村上的情况比我这个老村干部还清楚。”村主任江贻群说。
  “作为第一书记,我只有对村里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工作从何下手,才能站稳不慌张。”在危房改造过程中,杨德来找来施工队长:陈新贵家的石棉瓦只换了前檐没换后檐,屋后的排水沟不畅,重新施工;张荣贵家房上的檩子老化了,要更换;夏增品家的木棍绑搭的窗子要不得,我已经给他买了铝合金窗户,你们去给换上……施工队队长吃了一惊,杨书记咋知道的这么详细?没想到他是个“针针过,眼眼圆”的人。
  “杨德来就是这样,把村民的每一件小事、细事、杂事都记在心里,想办法去解决,这儿的群众也都信任他、支持他。”副镇长赵永博说。

“见了可怜人心里难受”

 
  在村民眼里,杨德来是个机关干部,可在同事眼里,他更像一个农民。头发稀少,脸庞黝黑,不修边幅,交流的话题都是与村民有关的事情,无论是着装外表,还是言谈举止,完全农民化了。
  冻子沟全村12个村民小组609户2059人,耕地面积3082亩,林地面积80750亩。靠山难吃山,山上都是生态林,不能砍伐,换不成钱。为了生计,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常住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
  “谁家过丧事,连帮忙抬棺安葬的人都没有,都是我们给打电话从城里往回叫人。”杨得来说,因为贫困,村里有31个五保户,大多没成过家,看着老人孤孤单单,没人照顾,日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便挨个做工作,并亲自把程宏福、谭道胜、吴桂莲、陈美容、郑正银5位残疾老人送到敬老院和供养院安顿好。因为大哥是聋哑人,自小一起生活,杨德来也学会了手语,能比画着与其交流。去年5月,他在走访中发现,五保户许世全住的房屋不安全,又是独家户,眼睛近视,他就给反复比画,告诉说要送他到敬老院住楼房,穿得衣服、用得东西都不要钱。
  “见了可怜人心里格外难受,就想尽自己所能帮一把。”杨德来说,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困处处受难,如今在村里看见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五保户,心里总会泛起一股酸涩。
  去年,刘彩云要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一边帮忙办理注册手续,一边给争取了200头猪仔,并把刘彩云送到培训机构去学习养殖技术。今年2月,郭厂组70多岁老人江世贵因心脏病住院,他儿子去世、儿媳带着孙子在西安打工。得知情况后,杨德来多次去看望老人,上门收集资料,先后3次到政务大厅为老人办理大病保险报销11393元,争取民政救助7416元。
  他时刻牵挂贫困户,可对家里的事留下的总是“失职”和遗憾:大女儿要上高三了,他没有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的学习,小儿子还不满3岁,正是需要父爱的时候,他却没空去抱抱孩子。他驻村后,有时一两个月回不了家,家里家外一股脑儿甩给妻子,妻子在中学教书,工作忙碌,有时也在电话里发脾气,他心生歉疚,多数时候只能“嘿嘿,村上走不开,你多担待。”
  今年县上机构改革,物价局撤并了,杨德来还不知道下一步去哪个单位。“冻子沟还没脱贫,就这样走了,我于心不忍,帮助冻子沟如期脱贫,是我眼下的最大的使命。”杨德来说。
  冻子沟没有规模产业,也没有值得炫耀的园区,杨德来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但他却不失为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