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阳主打“两大品牌”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李军 杨锐
文章字数:2535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贫困群众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是破解贫困户脱贫的根本性举措,是解决深度贫困县群众收入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挥优势、拓宽渠道,以打造山阳建筑和返乡创业“两大品牌”为抓手,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带动贫困户精准稳定就业,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做强建筑品牌 实现稳定就业

  山阳县建筑劳务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涌现出了老一代建筑“领头人”张治富、新一代建筑“领头雁”胡仁俭等一批能人,发挥大企业带小企业、能人大户带群众的作用,带领乡亲们“走南闯北”搞建筑、搞劳务,先后出现了高坝店过风楼建筑业“首富村”、天竺山街道社区劳务脱贫示范村等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山阳县建筑从业人员达到4.25万多人,占全县转移就业的42%,占贫困户转移就业的25%以上,人均年收入达到4.5万元。山阳县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省建筑业强县和建筑劳务输出示范县。
  优化政策服务稳就业。山阳县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土地少、人口多,唯有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才能富裕农民。因此,山阳结合劳务大县、输出大县的县情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扶持措施、奖励政策等,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鼓励外来企业落户山阳、企业资质升级、企业增产创收、企业争先创优,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实施“放管服”改革,提供“保姆式”服务,先后培育各类建筑企业36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0家(一级2家、二级12家、三级16家)、专业承包企业1家、劳务企业1家、混凝土预拌企业4家。
  搭建交流平台稳就业。充分发挥商会在“提高服务、内引外联、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招商引资”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发展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相继成立了山阳西安商会,县镇商会和建筑业协会以及村级劳务工作站,采取定向培训、岗前培训等模式,将贫困劳动力零散就业转化为有组织的稳定就业。特别是山阳西安商会,吸纳各类企业300多家,商会会长胡仁俭创办的陕西日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在省内外共有建筑项目39个,就业员工1万多人,其中山阳籍民工2500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630人,被认定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
  拓宽内外市场稳就业。山阳作为建筑业大县,有勤劳能干的建筑从业传统,一个地方出一个建筑能人,组建一个建筑队或劳务队,就能带动一批农民工出外从事建筑劳务,为山阳脱贫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县内,涌现出隆元公司、星丰公司、秦安公司、丰阳建司等一批规模化建筑企业,2018年完成建筑企业总产值57.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9.76亿元,带动就业2.65万多人,其中贫困户6625多人;在县外,涌现出陕西亿金杨亿民、陕西臻诚实业胡仁俭、庄石劳务谢家旺等一批建筑能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拓展县外市场,扩大建筑劳务规模,发挥了龙头引领作用。2018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1.9亿元,带动就业1.6万多人,其中贫困户4800多人。

做实返乡创业 促进就近就业

  近年来,山阳人靠着吃苦耐劳、敢想敢拼敢干的闯劲和勇气,在外闯出了一番天地,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他们致富不忘家乡,积极响应家乡党委、政府的号召返乡创业,直奔脱贫攻坚主战场,带领更多的家乡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在外创业成功企业家、致富能人大户返乡创办了一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山阳县先后被授予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先进县、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等称号。
  打造工业园区促就业。引导返乡人士以“一区五园”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等五大产业链,先后落户了丰源氮化钒、恒瑞肉制品加工、奥科粉体等一大批创业促就业龙头企业,涌现了鲁保存、赖福茂等一批“十佳创业就业之星”。鲁保存返乡创办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在8个镇办创办10个扶贫车间,围绕“生猪屠宰、肠衣加工、肝素钠提取”产业链,安置就业461人,带动贫困劳动力125人,人均年增收2.4万元;谢家金返乡创办家金商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核桃)+农户”模式,建成6条系列产品生产线,带动两万多户发展核桃产业,其中贫困户5000多户。据统计,全县返乡人士累计创办企业49家,新增就业岗位4600个,人均年增收1.2万元。
  打造产业基地促就业。积极引导返乡人士紧紧围绕药果菌畜“四大全产业链”和“茶叶、中蜂、光伏、电商”等区域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模式,发展药果菌畜产业基地。络亿公司、惠农源等企业带动发展30个千亩、97个百亩以上中药材产业基地,带动就业1.32万户;金鸡扶贫、鑫发牧业、意发生态等企业带动发展百万只养鸡基地1个、万头养猪基地8个、万头生态养牛基地1个,带动就业3000多人。和丰阳光、金山食用菌、板岩诚惠等10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了7条食用菌产业带,食用菌园区8个,规模化基地47个,带动1.1万户贫困户就业;山阳茶叶公司、莲花茶厂、延丰茶厂等企业带动建成万亩茶叶基地4个,带动就业7500多人。
  打造社区工厂促就业。积极引导返乡人士在规模较大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和人口聚集镇村,采取“社区+工厂(基地)+贫困户”模式,培育和新建了一批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近年来,先后培育和认定社区工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102家,创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1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两个、市级社区工厂两个,带动就近就地就业357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16人,人均年增收1.1万元。返乡创业人士朱风华在南宽坪和户家塬镇创办的惠慈、惠恩服装有限公司,吸纳就业268人,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82人;返乡创业人士祝逢才在漫川板庙移民小区创办陕西天竺饮品有限公司,通过“三变”模式带贫297户,户均年分红1000至1500元,带动就业5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3人,人均年收入3.5万多元。
  山阳县紧紧依托“山阳建筑”“返乡创业”两大就业主渠道和苏陕协作、公益专岗等途径,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精准稳定就业,为“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全县4633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40313人,就业率达87%,人均年增收4050元,其中单位稳定就业31180人,占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数的76.6%,人均年增收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