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丰富活动 做实项目 常态推进
我市“三下乡”活动成效斐然
文章字数:1417

  本报讯(特约记者周烨明)近年来,我市坚持物质与精神双推进,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连年分别在丹凤县竹林关、山阳县漫川关、商南县金丝峡、商州区腰市镇举办集中示范启动仪式,引领各县区每年选点开展活动,筑牢脱贫攻坚精神之魂,夯实乡村振兴建设之基。尤其是,2016年省、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丹凤县竹林关举行,省上21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省市共支持丹凤县项目资金达1.6亿元;2019年市区集中示范启动仪式在商州区腰市镇举办,50多个成员单位参与,2000多名群众参加,落实帮扶项目35个,支持示范镇重点项目物品资金总值6400万元,社会效果明显,受到省委宣传部肯定,并在9月12日召开的全省“三下乡”活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广泛开展义诊、送书、培训等惠民活动的同时,积极实施扶贫、住房、教育、就业、水、电、路、讯等扶持项目,做好示范引领,推动项目落实,形成常态长效。年初,组织各成员单位深入镇村开展前期走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和期盼。以解决农民所需所盼为出发点,突出群众集中、需求集中、示范引领作用大的选点要求,精心谋划帮扶项目,列出任务表,落实承办单位,明确完成时限。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和亟待解决的困难问题,吸纳扶贫、移民、气象、电信、移动、地电、国电等项目涉及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增强帮扶力量。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018年的19个增加到 27个。以集中示范促项目落实。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会,推动市县各成员单位把“三下乡”活动与本部门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人员、项目和资金。以“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为龙头,抓好“送文明礼仪、送文化文艺、送农业技术、送医疗卫生”下乡活动,采取文艺演出、医疗义诊、农业服务、精神脱贫、司法援助等形式,推动社会资源向基层倾斜。接受群众监督,在《商洛日报》发布帮扶项目资金及责任单位承诺,督促成员单位及时兑现承诺事项。各县区也紧跟示范活动,灵活开展惠民服务,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扶贫、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强督查考核,推动“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市县区“三下乡”领导小组对照任务表,逐项目开展督促检查,通报有关情况,严防走形式、走过场。指导各级宣传部门组建宣讲团,深入镇村宣传惠民政策;不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义诊体检、文化下乡等活动。各成员单位持续跟进农民群众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措施。交通部门全力支持贫困村修路架桥,住建部门扎实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办全面推进移民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人社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农业部门组建服务队送种植养殖技术到户。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开展“三下乡”活动纳入意识形态责任考核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责任落实、推进有力、常态长效。
  2016年以来,通过“三下乡”活动,省、市、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8亿元,完成文化、科技、卫生类惠民服务项目数百项。开展文艺下乡演出1000多场,放映电影2100多场次,观众达180万人次;送科技资料30多万份,捐赠图书8万多册,送书画、春联1.25万多幅(副),培训农村文艺骨干近万名,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科技人员下乡逾2万多人次,科技大蓬车行程10万多公里,办科技大集50多场,办科技培训班700多期,培训农民近18万人次。组织下乡医疗队20多支,诊治群众4万多名,发放计生保健资料5万多份,捐送医疗器械、药品300多万元,技术改造基层医院90多个,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医疗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