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第一部为母亲河立传的散文力作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文学厚礼
文章字数:615
  这是一部写丹江的非虚构作品。一般来说,作家写山川日月江河湖海,写的是人文地理。“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是说观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看它的波澜起伏处;一如历史学家,能将历史的波澜处说清楚,历史也就讲出了大概。但文学家更应该是“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日月的光辉要照耀世间万物每个角落和缝隙。李育善的《走过丹江》,既是观澜之作,也是见微知著之作。他书写了丹江的前世今生和两岸的风物风情,但他更是借助丹江书写了两岸人民创造的丹江史,他写了丹江人,那是丹江魂。
  ——文学批评家孟繁华
  李育善的《走过丹江》,有调查,亦有想象,有实证,更有情怀。历史与现实、风物与人物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一条江的柔美与沧桑,也述说了江水和人心的深沉对话。用脚丈量、用心体悟的丹江,已经成为李育善写作中新的精神地标。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
  读着这部书,会想到丹江和生活在它的两岸的人们,是一种相互影响和滋养的共生关系,一种彼此间深刻渗透融入的状态。作者在江边长大,波光里闪现生命的记忆,涛声中有着情感的回音。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彭程
  育善写丹江,不是抒情,不是写意,不是做山水文章秀。他在探究这条水系与流域土地,山脉,以及人物的关联,神性在天,风俗在地。他走的是方志路数,《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他在“尽力乎沟洫”。这本书,他是倾尽心力写的,也写出了使命感,祝贺育善!
  ——《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