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脱贫老大难村变迁记
陈西华
文章字数:3180

  文化坪村一角

  村中的白及产业

  帮扶干部翻山越岭去扶贫

  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拓宽铺设通村水泥路面17公里,打通6个村民小组通组公路38公里,架设7座便民桥,新建村部办公楼、卫生室、图书阅览室、便民超市,架设自来水管8000多米,新修水窖13个,发展壮大3个村级产业合作社和1个互帮互助协会,新建产业扶贫基地1000多亩。3年来,商南县财政局攻坚克难,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使贫瘠高寒的赵川镇文化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心下沉找准“扶持谁”

 
  文化坪村由原来的文化坪村、勒马村、岩屋沟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52平方千米,境内山大沟深坡陡林密,两河四岭八梁阻隔,平均海拔1127米,昼夜温差大,坡耕地资源贫瘠,村民生存条件异常艰苦,加之交通条件落后,通信通电条件极差,生产生活饮水困难,是商南县唯一一个“三不通”的脱贫老大难村,贫穷落后状态与外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自2015年“双包双促”开始,商南县财政局与文化坪村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道路不通,通信、照明问题得不到解决,加上3村合并后村民户籍信息管理混乱,特别是部分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村民长期与外界隔绝,贫困户信息摸底差错率较高。由于对村民生产生活真实状态无法掌握,给全村的扶贫决策和整体工作推进增加了阻力。面对重重困难,帮扶干部一筹莫展,加之大部分村民对扶贫工作态度冷淡,个别群众甚至认为包扶干部入户摸底纯粹是在做样子,该村的扶贫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日历翻到2017年,离2019年全市整体脱贫剩下不到3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脱贫攻坚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决胜阶段,坐等观望只有死路一条,幻想蒙混过关无异于自欺欺人。如果不甘在困难面前低头,就得拿出非凡的毅力迎难而上,克难攻坚。
  大雁顶风行千里,关键还看“领头雁”。
  2017年春,刚做过腹腔手术,正处于术后恢复期的刘军被组织选拔任命为新一届商南县财政局局长,这位从乡镇普通干部成长起来的硬汉子,上任后不久便拖着虚弱的身子,领着全局60多名干部,顶着炎炎烈日奔向文化坪,展开为期3天的分组交叉入户摸底筛查。一时间,副科级干部带队、党员干部全线铺开,在册户籍不漏一户,大家不摸清村情户情决不收兵。
  筛查摸底工作并不顺利,干部热火朝天,村民冷冰冰,好多群众对产业、住房、收入支出、务工状况等基本信息的提供极不配合,可一旦确信政府将要完善相关产业、住房、医疗保障等扶贫措施时,争当贫困户的劲头十足,导致扶贫对象精准识别难度不断加大。
  通过调查组成员反复宣讲国家有关扶贫政策,消除了村民对清查工作的误解,一些老党员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党的扶贫政策。70多岁的村民吴光荣感慨道:“自从取消农业税费后,我们藏在这深山旮旯里,对外面世界了解得太少了,做梦也没想到政府能派出这么多的好干部,跋山涉水到这深山老林里扶贫,你们是真为农民做好事的。”
  经过认真筛查和精准识别,全村贫困户数由清查前的87户新增到165户,文化坪村扶贫精准度大大提高。全村502户1102人,贫困人口505人,单身人口73人,残疾人口4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村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落后,全村没有电信网络,集体经济为零;8个村民小组中6个组不通公路,100多户高海拔家庭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村中没有一栋砖混结构的住房,贫困程度让人触目惊心。

用责任担当夯实“谁来扶”

 
  面对如此的贫困状况,包扶单位究竟如何出招,如何精准施策,商南县财政局局长刘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有着10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刘军。全方位摸底、深度研判、两次现场推进会开下来,大家形成共识,由主要领导全盘负责,整合配强“四支队伍”,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包抓帮扶责任到人,实行工作一体安排、任务一体推进、考核一体捆绑、奖惩一体兑现,一切业务工作均为扶贫工作让路的思路,在刘军的大脑里渐渐明晰起来。财政局党组下发了驻村包扶管理制度和包扶单位干部结对帮扶方案,强化包抓领导主体责任和干部入户分工协作关系,进一步充实驻村工作队伍,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先锋主力军作用,夯实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责任,厘清包扶单位、镇村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的协作关系及各自职责,制订整村脱贫3年计划分步实施方案。同时,他们还决定统筹整合,建立起包抓单位专项扶贫、国家行业部门政策扶贫、社会创新创业力量助力脱贫、多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组织发力,干部聚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实效,确保如期打赢文化坪村脱贫攻坚战。

咬定目标破解“怎么扶”

 
  扶贫成败贵在精准。在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搞扶贫,一旦工作方法和措施走样,极有可能出现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等现象,扶贫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为了确保能够开出治贫良方,主要领导、“四支队伍”及驻村队员在村部召开两次精准研判专题会议,逐户诊断致贫原因,将165户贫困户具体归类为因病、缺资金技术、通信交通困难、住房饮水困难、智障残疾等7种致贫类型,在采取产业扶持和公益性岗位就业发展一批、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救助和五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四个一批”扶贫计划基础上,逐户展开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具体精准施策,确保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和靶向治贫。
  由于文化坪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欠账太大,为了一次性解决交通、通信、饮水、电力等影响全村发展的制约瓶颈,紧紧咬住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两大难题,财政局党组一方面如实向商南县委县政府反映实际情况,争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民政、扶贫、水利、电力、电信、卫生、交通等公共管理部门,通过立项申报、专项倾斜、捆绑专项扶贫资金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为了确保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全体包扶干部结合各自包扶对象的实际,分别将低保五保、医疗救助、残疾人保障、高龄养老、健康教育、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技能培训等扶贫责任清单逐一落实到户,分期分批实施。

守正笃实确保出成效

  近3年来,商南县财政局包扶工作队紧紧抓住落实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的三大核心,扶贫项目清单每落实一项,主要领导亲自进村入户检查一遍。全局帮扶干部自觉利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时间,翻山越岭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办理易地搬迁、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病残救助等手续,发展壮大产业协会,排解扶贫障碍,化解矛盾纠纷,为贫困户付真情、帮真忙。
  帮扶干部张先虎多次用摩托车载着鳏寡老人何祥辉,为老人办理养老保险、医疗及残疾救助等手续,每次进城都将老人安排在自己家里,亲自为老人换洗衣物,从未进过县城的老人高兴得逢人便夸他。党员张惠帮扶的贫困户蜗居深山,购买日用品往返需步行数十里,张惠每次入户都要为贫困户带上一大兜日用品,帮助贫困户清理灶台和庭院卫生……帮扶干部用细致入微的服务和春风化雨般的关怀,帮助一个个贫困户走上脱贫的道路。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近3年来,通过艰辛努力,昔日的穷乡僻壤文化坪村开始改天换地,焕发出崭新的容颜。6个组的通组入户水泥路、电力和通信设施全面到位;建立了诊疗配备功能齐全、服务即时通达的健康扶贫卫生所,健康教育扶贫落实率达100%;吸引社会力量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两个村级产业扶贫基地;大力提升中药材种植产能,助推脱贫产业发展;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60%的贫困户加入产业合作社;大病救助、低保救济、残疾扶助分别新增40%、33%和60%;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国家转移性收入占到贫困户总收入的20%左右,移民搬迁入住率达100%,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年脱贫率接近20%;农业总产值、农牧商品销售额、村民购买力、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升,全村整体脱贫指日可待。
  如今,林、田、水、路、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文化坪村分步实施,一个山更青、水更秀、人与自然更和谐、人民幸福生活更美好的文化坪逐步展现,而帮助文化坪村脱贫致富的帮扶干部,必将载入文化坪村的脱贫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