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梁家坟的红色印记
田光庆
文章字数:3791

梁家坟村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中共豫鄂陕特委梁家坟联席会议会址


梁家坟村刘家大屋场全景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按照省、市委党史部门的统一安排,笔者下乡调查红色革命遗址情况,挖掘商洛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地标及其红色文化,来到了商南县十里坪镇梁家坟村。
  深秋的梁家坟,瓜果飘香,金色满园,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笔者在这里探访红色故事,感悟红色基因,以此怀念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梁家坟村地处秦巴山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冷水河上游,距商南县城86公里,距离十里坪镇7.5公里,村里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四面大山环绕,中间相对比较开阔,梁家河穿村而过,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全村10个村民小组、513户1602人都分布在七沟八岔九道梁上,是全县深度贫困村,有贫困户247户854人,现已脱贫124户,今年拟脱贫113户,有党员60名。在这个山大人稀的高寒山区,有一处红色地标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阳坡组的刘家大屋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家大屋场曾是中共豫鄂陕特委(亦称陕南特委)诞生的地方,而刘邦杰家的四合院又是中共豫鄂陕特委召开著名的梁家坟联席会议的地方。
  那是在1935年的初秋季节,中共豫鄂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北上,留下中共鄂陕、豫陕两特委及其所属红军游击武装,坚持在豫鄂陕苏区开展武装斗争。由于中共豫鄂陕省委的指示信被叛徒赵九海劫走,两特委与省委和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红军游击武装分散,敌强我弱,苏区斗争暂时出现低潮。9月初,中共鄂陕特委通过截获的《西京日报》得知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已西去北上,不可能返回陕南,遂决定往东会合豫陕特委,共商大计。同一时间,中共豫陕特委也从报纸上看到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已到达甘肃天水一带并有北上意图,随即决定率领部队往鄂陕边寻找中共鄂陕特委。两特委在梁家坟会合后,初步商定各自返回原来老区,布置根据地工作,收容伤病员,寻找没有跟上的游击队。两特委在返回路上分别遭到敌军“围剿”袭击,当即又返回梁家坟会合。9月9日,两特委在梁家坟村阳坡刘邦杰家举行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方升普、曾焜等。会议分析了当时斗争形势,认为在敌重兵“围剿”的形势下,斗争将会更加艰苦,但是豫鄂陕边的地理对我有利,群众基础好,地方反动势力较弱,两特委在此有半年多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熟悉社情、民情和地形,又有近300名红军老战士做骨干,只要团结一致,紧紧依靠群众,斗争策略正确,是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会议统一了认识,克服了部分同志的悲观情绪,坚定了在豫鄂陕根据地继续斗争的信心。会议决定,树立独立坚持斗争的思想,以陕南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跳出敌人包围圈,在宁陕、佛坪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争取恢复原根据地;将中共鄂陕、豫陕特委合并成立中共豫鄂陕特委;将原鄂陕、豫陕各路游击武装合并成立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实行统一指挥;坚持“游击战,灵活机动,避强击弱,同敌人兜大圈子,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作战方针。会议经过认真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确定了中共豫鄂陕特委组成人员:郑位三任书记,陈先瑞、李隆贵、方升普、曾焜为常委,李书全、袁崇安、张培真、郑连顺为特委委员。这次会议是在与省委失去联系、红军武装和根据地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在鄂豫陕边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保卫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胜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梁家坟会议后,中共豫鄂陕特委的主要领导成员分头在鄂陕、豫陕边区收拢武装力量和伤病员,并在梁家坟一带集中,成立以陈先瑞为师长、李隆贵为政委、方升普为副师长兼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建立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使边区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豫鄂陕边区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5年10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在碾子坪成立当天,师长陈先瑞就率领红七十四师移驻梁家坟。第二天上午,红七十四师在欧师庙召开群众大会,中共鄂豫陕特委(陕南特委)书记郑位三主持会议,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宣布成立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刘邦颂(兼秘书),副主席为刘国禹,土地委员为刘印发、刘学时、刘邦民、胡家全、孙国典,管辖范围以原梁家坟乡为主,辖今十里坪镇转路沟、楼房沟、黑沟、槐树坪、马王沟村等地,并活动于耀岭河、文化坪等地。梁家坟是鄂陕第三、五、六、九路游击师和战斗营经常活动的地区,红军严明的纪律、打土豪闹平产的政治主张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当地青年农民刘学发、胡怀林、刘邦良等18人参加了红军。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陈先瑞率红七十四师先后在这里活动6次,并召开重要会议。红军帮助乡苏维埃政府打了26户土豪,并将财物分给贫苦农民。乡苏维埃政府积极为红军筹集粮秣、安排食宿、准备担架、安排民夫,还为红军养护伤员、侦察敌情。从1935年夏到1936年底,梁家坟一带群众共养护红军伤病员67人。十里坪保安队长黄贵珍与红军为敌,时常袭扰红军驻地,乡苏维埃政府派人摸清黄部隐蔽地点后,为红军带路,一举歼灭了这股反动武装。1936年10月,师长陈先瑞率领红七十四师离开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工作坚持到12月底。
  当年中共豫鄂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驻扎的梁家坟村,如今山民们正在发扬红军精神,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脱贫攻坚战。每当革命老区的群众回忆这段红色历史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总是显示出无比自豪的神情,把红军当年在大山里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历史,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严明的纪律、艰苦的作风、拼搏的精神,是当年红军留给梁家坟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大山深处的村民。憨厚的山民依靠勤劳的双手传承着红军精神,践行着朴实无华的初心与使命,奋力发展致富产业,努力改变着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大山深处实现着“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生活愿景,“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底线已经实现,脱贫攻坚初战告捷,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在不断提升。
  今年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学虎告诉我们,坚守初心与使命、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是红军当年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一个有效法宝,这个法宝如今也用在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近年来,梁家坟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发扬红军精神,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扎实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紧扣户脱贫、村退出目标,以“两带两增奔小康”为载体,结合村情实际,探索推行以村户联帮、村社联促、村会联收、村队联建、村企联营为内容的“五联串”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带动山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该村的做法,一是推行村户联帮,采取支部牵头、支委包抓、群众参与的办法,鼓励农户将山林、土地、资金委托村集体统一运营,支部委员分片包抓产业发展机制,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设立党员创业带富基金,为8户脱贫攻坚示范户和产业发展大户优先安排土地500余亩、山林1000余亩,4名支部委员分片包抓本胜食用菌、劳务服务队、高山蔬菜、连翘科管、益寿核桃、刘家坪中药材等6个产业基地,安排162名贫困群众到基地务工。两年来,共筹集党员创业带富基金3.5万元,表彰脱贫攻坚典型70余人。二是推行村社联促,按照统筹资源、统筹经营、利益分红的原则,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积极争取各类财政扶贫资金,鼓励村内合作社大胆承接扶贫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让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增收,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和其他合作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两年来,先后为冷水河连翘合作社注入产业资金10万元,发展连翘500亩,带动贫困户移栽、科管连翘1500亩。去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接扶贫资金20万元,发展中药材2000多亩,贫困户仅此一项享受年分红收入1.6万元。今年又将省级帮扶单位西安财经大学的产业扶持资金15万元,与本胜食用菌合作社联营,共同种植天麻8000窝,预计贫困户在村集体年均分红1.2万元。三是推行村会联收,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建立了协会章程,扶持农户发展产业,为协会注入本金80万元,通过放款获取利息补贴,村集体每年能实现收入2.85万元。四是推行村队联建,村上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劳务输出信息、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对接县内外劳务输出公司和用工单位,收取劳务输出中介费,作为村集体收入,还承接本村3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已承接两座便民桥、一条通组路工程,为村集体上缴利润2万元。五是推行村企联营,按照委托经营、保底分红、互利共赢的原则,今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将县上扶贫部门扶持的65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委托商南县秦楚旅游投资公司经营,每年按不低于8%的标准分红,村集体可实现年收入5.2万元。截至目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13万元。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59元,比上年增长了15%。
  刘学虎还告诉我们,下一步村党支部将配合县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产业,修复刘家屋场中共豫鄂陕特委成立地和红七十四师部队驻扎地、练兵场等革命遗址,培育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质量,拓宽改造红色旅游道路,以红色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竞相发展,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他承诺,力争年底前让剩余113户319人全部脱贫,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让村民们早些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上全面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