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发挥民政兜底作用 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丹凤县兜底脱贫工作综述
文章字数:2946

召开兜底脱贫工作推进会


 

2019年5月,丹凤县社会救助中心干部在土门镇困难群众家庭入户走访。

   
   
  兜底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是筑牢全面脱贫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以来,丹凤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为遵循,坚持“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的宗旨,把兜底保障对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作为解民忧、惠民生、保脱贫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实,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兜底保障对象的兜底工作和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至目前,全县纳入农村低保5427户1431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4516户12185人,占低保总人数85.13%,占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25%。农村特困人员供养1739人,集中供养390人。1至10月份,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437.1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215.69万元,临时救助4531人次539.09万元,拨付镇办临时救助储备金14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847.91万元,孤儿生活费26.4万元,自筹资金向9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发放慰问金20.8万元,贫困大学生救助248人107.5万元。

抓比对 精准识别兜底对象

 
  全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制定了《丹凤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低保申请家庭需要核定的人口、收入、财产、贫困状况等指标体系,与公安户籍、工资发放、工商登记、车辆管理、扶贫信息等10多个部门11个方面10万多条的数据信息进行筛查比对,采取“上对下核”的办法,实现低保制度与扶贫数据信息有效衔接,准确判定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同时,结合农村低保领域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脱贫攻坚政策核查活动,县民政局组建“尖刀班”,逐镇逐村进行研判分析,开展“四个逐一排查”,全面织密织牢“保障网”,确保困难群众兜得住、兜得严、兜得实,有效发挥了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线作用。全年扩面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998户4392人,调档提标297户672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对非贫困户中的伤残退役军人,曾担任过村组干部常年多病,独居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体重点关注,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共实施单人保614人,困难群众保障率从年初的3.9%提高至5.5%,进一步做到了对象识别精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近期县民政部门还筹集资金,采购棉衣、棉被、棉褥3000多床(套),在入冬前及时发放给各类兜底保障对象,确保困难群体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抓创建 推进兜底管理规范

 
  为确保兜底保障责任落实到位,以创建全市行业扶贫示范县为载体,进一步厘清兜底脱贫中镇办审核主体、县民政局审批主体、行业部门协同监管和村级组织配合“四级责任”,兜底对象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审核公示、资金发放等实行全程无缝隙对接,做到政策执行、审核程序、民主评议、审批公示、资金发放、档案管理“六个规范”。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均按季度足额发放,确保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全县12个镇办155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了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达到了“运用政策精准、救助对象精准、救助标准精准、分类施保精准”的目标,各级“救急难、保基本”责任有力落实,兜底脱贫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兜底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协作 综合运用保障政策

 
  强力推动部门联动、资源共享,财政部门足额配套社会救助资金,人社、教育、残联、卫健等部门围绕兜底脱贫,按照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民政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兜底脱贫中的补充作用。9月份,省级社会组织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丹凤合力团在丹集中开展扶贫项目签约活动,4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行业扶贫,共对接落实扶贫项目35个,援助项目资金1282.47万元,受益群众上万人。积极倡议引导西安丹凤商会,广泛动员县内爱心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爱心超市”进行物资捐赠,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陕西零贰玖公益服务中心、西安众和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丹凤龙桥集团等县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累计向全县爱心超市捐款捐物139.21万元;陕西省健康管理行业促进会、江南医院等县内外社会组织开展健康义诊100多场次,服务贫困群众3万人次。积极联合县级各部门开展“9·9公益日”网络募捐活动,筹集善款54.88万元。通过协作帮扶和社会救助两条途径,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扶贫社会保障政策捆绑起来发挥了更大的效应,形成了“大扶贫”格局。

抓造血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把兜底脱贫与促进就业、技能培训、“三变”改革、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相结合,建立低保渐退帮扶机制,做好兜底家庭“输血”与“造血”融合大文章。对兜底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依托县内尧柏公司、华茂牧业等产业龙头,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吸纳就业67人;对兜底家庭中有创业意愿的成员,加大实用技术培训,依托武关民乐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扶助35名残疾人在种养、修理、加工等行业创业就业;对无劳动能力、有林地耕地资源的兜底家庭,鼓励县内华茂牧业等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采取资源量化折股、公司按比例配股等方式,将23名兜底对象变为散养鸡基地股东,兑现保底分红6.91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兜底户变股民;在生态护林、公路养护、城镇保洁、社区义工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13名兜底对象稳定就业。通过各种渠道扶志扶智扶业,增加了兜底家庭综合收入,努力让家庭成员有一技之长,逐步摆脱精神贫困,逐年减少兜底存量,实现了平稳退出。

抓机制 推进兜底政策落实

 
  为了确保兜底对象公开、公平、公正地享受到保障政策,健全一套完整机制,把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确保兜底政策兑现得了、落实得好。一是健全调查审核机制。由镇办对兜底对象开展常态化调查,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和定期核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健全抽查复核机制。县民政部门对低保对象按照入户率进行全面核查、抽查,对镇办上报审核进行季度复核。对出现错保、漏保等问题,及时提出书面反馈意见,督促限期整改落实。三是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大政策宣传,累计印发《兜底脱贫社会救助政策一览通》6.5万张,宣传单5万多张(册),召开培训会200多场次,让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主动监督,做到“阳光救助”。四是健全案件查办机制。县民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定期检查机制和问题线索收集核查机制,对群众直接举报或有关单位移交的涉嫌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力的实行问责,对问题严重的立案查处。近年来,针对中省市脱贫攻坚反馈的8名财政供养人员违规享受低保问题,立案处理4人,诫勉谈话3人,警示约谈1人,收缴违纪资金2180元。
  通过“五抓”举措,达到了运用政策、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分类施保精准的目标,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了低保等贫困人口兜底脱贫工作稳步有序有力推进,兜底政策有效落实。与此同时,打造高效的以村为依托、包扶部门、社会力量都参与的社会扶贫平台,建好、管好、用好“爱心超市”,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同时也有效的鼓舞了干部职工、社会热心人士奉献爱心,共同救助困难群众,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纳入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项目抓细抓实,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确保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力地发挥了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屈 涛何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