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狠抓项目聚合力 成效显著强信心
——2019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综述之二
文章字数:2449
  本报记者 李小龙
  11月13日至16日,在为期三天半的时间,市委书记陈俊带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及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全市的2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观摩指导。
  观摩会成员乘车上千公里,一路上,认真看、仔细听、积极议、用心评,真切感受到了我市面对严峻的投资和经济下行压力、产业转型阵痛和增速回落等主客观因素,仍坚定信心、逆势发力、攻坚克难,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干劲儿。
  今年以来,面对不断加大的投资放缓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截至11月中旬,全市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21亿元,占年任务的76.4%,超计划进度1.4个百分点,43个重点项目已建成运营或基本建成,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一批批新兴产业的崛起,充分展示出我市各地持之以恒上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火热劲头,特别是此次观摩的24个项目,特色明显,亮点突出。
  助推结构调整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两新两大+数字化”绿色循环产业体系,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此次观摩的项目就充分体现这一发展理念。
  山阳县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了来自上海、深圳、宁波等地的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在这里落户,还计划引进10多家电子加工类和大数据类企业,很好的承接了东部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丹凤鹤秦服装生产项目,不仅生产工服、时装,还有各类警用、军用服饰,车间场面蔚为壮观,开拓壮大了我市服装生产行业,极大地优化了全市制造业结构。洛南环亚源项目,利用了洛南卫东的老厂房,焕发洛南“三线”老工业基地新活力,填补了我市“城市矿产”回收利用的空白。高新区国际医学中心,既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也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今年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传统矿产开发类项目仅有16个,占比仅为8%;24个观摩项目中,矿产开发类项目也仅有1个,年度投资仅占所有项目投资的4.25%。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些项目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助推了调结构、促转型,对于拉高全市先进制造业整体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科技含量较高
  近年来,我市在重点项目及工业园区发展上,始终立足市情实际,更加注重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产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商州的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用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膜分离、纳滤浓缩、双螺旋挤压是目前国际上该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应用MES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供应等过程的实时指导和全程监控,整体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还有白灵菇项目,是国内第一条工厂化生产线。柞水三八妇乐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生产的小分子蛋白肽、苜蓿酵素、蔓越莓果胶、血耳茶、金银花茶等功能性营养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香菊公司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研发的鼻炎治疗器械,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镇安的医用精密刀具生产项目,是集医疗外科手术用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30多项专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总体上来说,这些项目工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较高,也体现了我市依托资源、依靠科技的一贯思路。
  产业融合加深
  我市积极加深延长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模式,尤其是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效果明显,既提速了产业跨界融合,也有利于催生新业态。
  柞水金米现代农业园,依托柞水木耳,建成集科技创新、特色种植、产品加工、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商南富水现代农业产业长廊,万亩茶海和猕猴桃园、香菇大棚交相辉映,“山上茶、山下果、园中菌”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各县区和商洛高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打造农业综合体的方式,积极实施建设了一批“互联网+农业”“光伏+农业”“旅游+农业”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打破了产业和行业界限,加速了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与商贸物流、观光旅游等三产服务的衔接融合,促进了工、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统一。
  聚集效应初显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加强产业集成意识,始终坚持园区化承载、集群式发展,产业聚集效益十分明显。
  今年观摩的产业园项目明显增多,基本上各县区都有,特别是山阳县现代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柞水县金米现代农业园等项目呈现出区域化打造、园区化集中的特点,促进了土地、资金集约利用,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共用共享,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另外,洛南仓颉小镇项目的规模大、档次高,完全入住后的人口聚集效应很快就会凸显而出。
  “有聚集才有效益”,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在项目策划建设上,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一种系统性、集成性思维,都在往集群化方向努力。
   带贫作用很强
  今年观摩的项目,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都是产业脱贫的主力军。
  丹凤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为600户贫困户、1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定比分红200万元以上;镇安芯片封装测试探针项目,产品销往华为、苹果、三星等知名企业,建成后可提供劳动就业岗位500个……
  各县区、商洛高新区紧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心策划项目,全力推进项目,以项目带动脱贫,以企业带动增收。观摩的项目中,有17个项目可以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特别是通过解决就业、土地流转、分红入股、经营参与等多种方式,带动约4.5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一些工业项目,通过技能培训,优先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既解决了贫困户收入问题,又消除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后顾之忧。一些三产融合项目紧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能够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与会人员明显感受到,很多扶贫项目都与贫困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收有保障、脱贫有希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项目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应立足市情实际,继续凸显特色亮点,牢固树立“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运行、抓结构调整、抓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切实以真抓的实劲、深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向实处做、深处走、高处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