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红色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商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字数:4721




  商洛市政协文史委调研组 
  按照市政协2019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文旅局、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及商洛学院相关专家,对我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丹凤县商镇、庾岭镇和商南县赵川镇的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及革命战斗地,考察红色遗迹,聆听红军故事,了解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情况,并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听取市文旅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情况的汇报,政协委员及商洛学院专家就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商洛境内红色革命概况
  商洛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从1927年商洛第一个党的特别支部成立,到1949年商洛全境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商洛进行了23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期间,先后有6支红军队伍转战商洛,在商洛境内九进八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商洛在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中原突围三个紧要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革命时期,商洛建立了商县、龙驹寨两个中共特别支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掌握和领导的武装许权中旅及渭华起义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十五军团等都曾先后转战商洛。特别是红二十五军于长征途中创建以商洛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长达二年零四个月,在根据地内诞生的以商洛子弟兵为主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以独立建制编入人民军队序列,为红军转战陕北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党史、军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进军商洛和陕南革命游击队合编,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在此后的两年零三个月的战斗中,进行大小战斗280多次,先后解放了商洛全境,建立了7个县级人民政权,在革命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革命先辈刘伯承、许权中、刘志丹、唐澍、汪锋、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许世友、王树声、贺龙、夏曦、关向应、程子华、吴焕先、徐宝珊、徐海东、郭述申、韩先楚、刘华清、陈先瑞、郑位三、王震、陈少敏等多次转战商洛,足迹踏遍商山洛水,秦岭南北。商洛人民为党的事业也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先后有3000多名优秀儿女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商洛转战过的红军指战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434人,其中元帅3人,大将2人,上将20人,中将56人,少将353人。
  商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开展革命文物调查,摸清革命文物遗存。在国家及省文物局的组织指导下,市县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革命文物进行了三次调查,2008年、2018年对革命旧址、遗址进行普查,2016年对长征主题纪念设施、遗址和长征题材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通过三次大规模调查,摸清了全市革命文物遗存情况。商洛共有革命旧址、遗址125处,其中商州区22处,洛南县14处,丹凤县30处,商南县19处,山阳县19处,镇安县7处,柞水县14处,其中党组织、政权成立遗址共41处;党政军驻地遗址共15处;会议遗址共10处;战斗遗址共20处;革命活动遗址共25处;烈士墓、陵园、纪念碑、亭遗址共11处;地下交通联络站商州1处;其他遗址2处。
  开展党的历史研究,丰富商洛文化资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县党史机构相继成立,党史工作者以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征集为基础,编辑出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英烈传》等系列重要党史专题丛书,以商洛为中心创建的鄂豫陕、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得到党中央的认可,1984年5月,商洛七县被国务院批准为革命老区。商洛红色革命史料的挖掘整理出版,使很多革命历史事件清晰面世,其历史重要性得到党史学界的普遍认同,成为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革命遗址保护,打造传统教育基地。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革命遗迹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先后对红二十五军入陕地、红三军军部旧址、庾家河战斗地、鄂陕特委成立地、鄂陕辖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地等进行修整保护,修建了商洛烈士陵园、丹凤县烈士陵园、山阳县红二十五军袁家沟战斗死难烈士陵园、镇安县文家烈士陵园等,成为各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育基地,发挥了革命遗址宣传党史、启迪后人的重要作用。
  开展遗存综合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县区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及全域旅游建设,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商州区结合蟒岭绿道生态景区和北宽坪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商洛县政府旧址、红二十五军中原突围和李先念养伤军民情等资源,制作了《中原突围》和《军民鱼水情》大型雕塑群,打造红色小镇;丹凤县先后投资千余万元,对中共商洛工委旧址进行打造,建设丹凤革命教育基地,申报竹林关红三军革命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文保资金对旧址进行修复维护;商南县结合县域红色资源分布实际,对全县红色旅游开发进行规划布局,依托前坡岭战斗遗址,规划开发十里坪至赵川沿线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赵川至白鲁础红色旅游专线公路;山阳编制袁家沟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旅游规划,将袁家沟红色旅游纳入全县旅游整体发展蓝图,加大与漫川、法官等周边景点的链接与合作,以红色旅游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正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色文化保护机制不顺畅。全市只有革命烈士陵园有专门管理机构,其余的革命遗址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各县红色遗址目前由县文旅局下属单位博物馆管理,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少、力量有限,镇办无对应管理机构,管护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明晰。各红色资源由所在镇村自行管理,无专门管理机构、人员及经费,仅极少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兼职文保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保护。
  红色革命遗存保护不到位。我市革命遗址遗迹较多,且多数在偏僻的深山区,保护工作投入大、难度大。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一些革命遗迹长期受风雨侵蚀,损毁严重;一些革命遗址建筑物因年久失修即将倒塌,急需加固维护和修复;一些革命遗址本来就是群众房屋,还被群众居住,没有立牌立标,没有纳入保护范围。多数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维护层面,没有统一的修建、修缮规划。已修建的红色展馆程式化、趋同化,展品数量不足,布展陈列简单,展示方式落后。
  红色文化管护工作不规范。红色文化保护是项严肃的工作,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还原事件真相,但由于管护部门力量整合不够,导致我市部分新修建的纪念场地和设施,还存在着颜色不规范、不庄重的问题,介绍文字还存在着不严谨、不准确的问题。对讲解人员培训不到位,展馆里缺乏专业讲解员,讲解水平不高。
  红色资源有效利用不够。我市红色旅游发展缓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有效利用程度不高,现有的红色旅游景点主题相近,模式单一,特色不鲜明,还只是些普通的纪念广场、展览馆、故居等,这些已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外吸引力不大。国家发改委2016年发布的《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通知》中,陕西共16处,商洛仅有商南县前坡岭战斗遗址1处,全市目前没有形成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红色旅游景区。
  红色文化保护资金严重缺乏。红色文化保护实行属地管理,保护资金主要靠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上级专项资金项目很少,民间社会资本不愿投入,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加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力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就是提示党员干部要守初心、担使命。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商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新台阶。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让红色旗帜飘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红色革命传统更是重要内容,这都充分说明做好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切实做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广泛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大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让红色革命旗帜在新时代高高飘扬。
  聚合力抢救修复遗迹,让红色遗存亮起来。根据有关规定,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涉及组织、宣传、党史、党校、发改、民政、文物、旅游等多个部门。市县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议成立红色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主抓单位,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分工,明确财政预算资金,制定保护工作规划,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做好全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要加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力度,不断扩大革命遗址修复保护范围,按照调查摸底情况,对革命遗址遗迹实行应保尽保。特别是对即将倒塌损毁的革命遗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如商南县赵川镇的中共商洛地委专署旧址及中共商洛地委党校旧址等;对重要的革命遗址,配备专兼职管护人员,负责日常的管理、接待、宣传等工作;对特别重要的革命遗址,如丹凤庾家河战斗地、山阳漫川关战斗地、商南赵川镇前坡岭战斗地、红七十四师成立地等,文旅部门应尽快申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向上级争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通过有效地修复和保护,使红色革命遗址、遗迹、遗存在商洛的大地上鲜亮起来。
  挖题材打造精品力作,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围绕商洛红色革命史,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革命题材,积极创作红色革命文艺作品,制作红色革命专题片,讲好红色感人故事。广泛征集商洛革命文物、烈士遗物及党史资料、革命斗争史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教材。尽快论证、启动建设商洛革命纪念馆,打造商洛革命历史永久性文化标识,利用文物、实物、文字、图片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商洛党史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让红色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
  整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精神用起来。商洛革命遗址遗迹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文旅部门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游览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党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心灵洗礼。整合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抓住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用好用活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红色旅游专项资金,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基地。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精心打造红色旅游景点,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实行立体化、数字化展示,增强视觉效果,增进吸引力。将红色旅游景点与知名景区相串联,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助推商洛全域旅游发展。
  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让红色基因传起来。红色文化作为党和国家的优秀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感化思想、启迪心灵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开展红色革命教育,通过重温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促进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忘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牢记使命担当,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进课堂,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阵地的作用,开办红色文化专栏,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正能量。建立红色文化网络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红色文化,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党史、知党史、听党话、感党恩,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