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传承家风家训 启迪教育后人
郭雅荣 杨婕
文章字数:129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家训建设作为脱贫攻坚“软助力”,激发着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使他们摆脱等、靠、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
  在商州区杨峪河镇银明村老庄,住着一群张姓村民,他们为教育引导后人,把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创建了商州两铭书院。书院记载了其先辈、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家规家训、张载后裔商州支系及全国支系简介等内容。据两铭书院发起人、张载后裔张浩介绍,书院建成以后,前前后后有不少后裔前来参观学习,对大家的启发教育不小,明确了作为张载后裔在新时代应该怎样为社会作出奉献。
  张载第21代后人张新民,2013年从单位退休后,回到了家乡杨峪河镇吴庄村,对村上60%都是贫困人口的现状很是忧心,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2015年底,因年龄原因,张新民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了下来。2016年,吴庄实业公司食用菌基地成立初期,作为组织信任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张新民被推选为吴庄实业公司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带领广大村民在吴庄食用菌加工厂开展产业扶贫。在张新民的带领下,吴庄村贫困户的思想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该村村民陈换朝前些年一直在西安打工,父亲去世后,80多岁的母亲孤身一人无人照料,2016年得知村上香菇基地帮扶贫困户的消息后,陈换朝来到吴庄实业公司食用菌基地打工,既照顾了母亲,也有了稳定的收入。陈换朝告诉记者,张厂长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决定好好干,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把贫困户帽子摘了,不再当贫困户。吴庄实业公司食用菌基地带动了周边100户群众就业,一年下来平均一户就达到1万多元的纯收入,而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又进行了分红,目前全村已经脱贫摘帽。
  家住牧护关镇韩峪川村的华锋是华家第24代传人,把“耕读传家”的祖训一直记在心上。1992年,华锋参加工作,如愿成为韩峪川刘村小学的一名老师,他一干就是27年,为大山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教他们如何做人,多次受到市、区嘉奖。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萌姐弟,因为奶奶有病、爸爸因车祸致腿部残疾,妈妈一人在外打工弥补家用,因此不想继续读书。华锋知道这一情况后,多次与姐弟俩谈心,为他们讲解教育扶贫政策,在思想上开导、生活上帮助,姐弟俩这才重新树立起读书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韩峪川小学有建档立卡贫困生31名,在校长华锋的带领下,每一位老师都自觉申请对贫困学生进行包扶,利用休息时间家访,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华锋还联系一些爱心企业、单位、民间团体等,为贫困学生捐资捐物,让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扬社风。截至目前,商州区已经相继在家风家训馆以及家谱文化的建设中投入40多万元。除了杨峪河镇银明村、牧护关镇韩峪川村、金陵寺镇房店村的家风家训馆,还有牧护关镇罗湾的客家文化,沙河子柴湾村的家风家训馆、杨家祠堂、阮氏家谱等同样发挥着光彩,以家风家训馆、书院、祠堂、家谱等方式影响、启迪后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扶志扶智的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让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