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干部受教育 群众得实惠
商州抓实主题教育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文章字数:1785
  商州区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0户93184人,贫困发生率17.85%,是国家级贫困县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商州区委坚持学做结合抓实主题教育,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践行初心使命,用脱贫攻坚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学深悟透强使命。区委组织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班子带头学、专题研讨学、互动交流学、现场体验学、对照典型学等方式,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为什么、脱贫攻坚干什么、脱贫攻坚靠什么”大讨论,进一步强化抓好脱贫攻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区级领导干部读书班、镇办党政正职示范培训、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班等形式,培训包扶干部4000多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678名、贫困村党员2.3万多人次。同时制定出台“以考促学”“以考促干”相关制度,分级分类组织考试212场次4082人次,有效解决了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和学用、学干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调研走访谋思路。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切入点,聚焦破解脱贫产业“弱、小、少”困境,在全区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由32名区级领导带队,深入全区242个村3万多农户听取意见。在组织专家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区立地、气候条件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确定了以光伏、食用菌、菊芋、劳务为主导,核桃、中药材等为特色的“4+X”脱贫产业体系,同时按照市场机制实行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龙头企业、一套利益联结机制的“三个一”发展模式,既保证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又保证产品的收购加工和对外销售,为群众大力发展光伏、食用菌、菊芋产业吃上了定心丸,确保这三大产业成为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长效产业,深受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对标检视补短板。坚持把检视问题作为找差距抓落实的着力点,对标“四照四找”,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共检视问题3140个。聚焦脱贫产业带贫益贫效益不强的问题,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带贫益贫模式,全区发展光伏62.7兆瓦,带动20385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采取订单模式发展菊芋种植4.6万亩,3万多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通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带动全区发展食用菌8000万袋,吸纳贫困户1.6万户户均增收2400元。聚焦基层支部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在全区开展示范支部“对标创优”、达标支部“对标提升”、后进支部“对标整改”、软弱涣散支部“对标整顿”行动,集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9个,推行“一肩挑”村242个。聚焦“四支队伍”监管难的问题,调整选派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178名、驻村工作队员1084名,制定实施驻村“四支队伍”管理《十条规定》,推行“四支队伍”分类考核排位抓落实工作机制,召回不称职驻村第一书记27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两人。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在全区深入开展“支部抓产业、能人办实体、党员带群众”的“抓党建促脱贫、联帮带奔小康”活动,区财政投资9860万元为全区242个村每村注资20万元至50万元入股发展光伏、食用菌等产业,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42个、“三变”改革示范村86个,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
  真查真改提质量。坚持问题导向,下茬整改落实,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45名,表彰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133个、先进个人734人。针对少数单位和干部脱贫攻坚责任不实、推进不力的问题,在全区实施脱贫摘帽“百日攻坚行动”和“十查十补”工作,推行“四级责任人”一线工作法,出台《脱贫攻坚战时九条铁律》。针对群众反映办事程序烦琐效率不高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农村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实现“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兑现各类政策帮扶资金1.167亿元。针对少数群众反映镇村干部落实惠农政策不公、与民争利等问题,立案53件查处60多人。
  区委把各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激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担当实干的动力,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推动43个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争取到位资金3.1亿元,完成一批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卫生室等民生项目建设。全国最大的数字化益生元(菊芋)制造中心、陕南规模最大带动贫困户较多的龙山光伏扶贫电站、润科农业等7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中名列前茅。通过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对标研判,2019年全区可实现1.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6个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44%以下的目标。(寇明涛 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