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曹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亮
文章字数:893
  一把二胡,一盆炭火,一个忠实的“粉丝”,这就是老曹幸福生活的剪影。
  “现在日子好了,闲下来时玩一玩这些东西,感觉幸福得很。”老曹指着身后的五六种乐器说。
  老曹叫曹天民,今年62岁,家住丹凤县竹林关镇八庙村,3间砖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屋里最显眼的就是一面墙上挂着的乐器,板胡、二胡、唢呐、笛子、吉他,还有桌上放着的电子琴。老曹除了吉他不太精通,其他乐器都很熟练。
  “都是自己摸索的,没经过专业训练。”老曹一边说,一边拿起二胡拉起来。
  当问起老曹老伴最喜欢听哪一首时,老伴说:“他哪一首都拉得好,我每一首都喜欢听。”于是,一阵幸福的笑声在房间响起。
  曹天民所住的八庙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一条狭窄的沟里,耕地大多为坡地。前几年,因为交通不好,村里人外出打工是维系生活的主要途径。
  那些年里,老曹也和其他乡亲一样,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他去过湖北、河南等一些省份,一年忙到头得以回趟家,其中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三四年前,老曹视力急剧下降,看东西看不清,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部分脱落,被县残联定为二级残疾。一时间无法外出打工,加之孩子上学,老曹的生活突然就像跌进了一个深坑,很难爬起来。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不总是坎坷不平。就在老曹艰难度日之时,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老曹被村里定为贫困户。几年下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经常到家里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给老曹出谋划策发展产业,使老曹渡过了难关。
  现如今,老曹的儿子学校毕业后在外打工,家里种植了天麻。老曹和老伴每年冬季还自做挂面,加上政府发的产业贷分红、务工补贴、残疾补贴等各项政策补助,用老曹的话说:“两口子收入1万多元不在话下。”
  “国家政策不仅好,给我们派的干部也好得很,比自己娃都贴心。”老曹说,今年10月份到现在,已吊了1000公斤面的挂面,净收入四五千元钱。
  “拿不回来面时,我们李书记就来了,他骑着摩托车给我把面拉回来,天冷的把娃冻得,我们老两口都很心疼。”老曹口中的李书记就是八庙村的第一书记李丹锋。
  对于脱贫攻坚,老曹有很多感激的话。他觉得只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才能对得起党的政策,对得起那些经常到村里来的扶贫干部。